面对强美元,没想到发达国家英国是第一个牺牲者
美国加息至今,我们写了很多关于这一轮货币加息周期的分析文章,一直以为第一个撑不住的主要国家政府会是某个发展中大国,比如通胀率同比达到80%的土耳其或者是经常破产的阿根廷,可没想到老牌发达国家英国出现了第一个牺牲者。
作者: 金钟,经济学博士,宏观投资人
整个事件的过程大家应该都在新闻上看过了,英国前政府在国内高通胀和央行加息的背景下决定实施大规模减税和高赤字的财政刺激政策,造成英国国债价格暴跌,从而导致英国养老金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崩盘,差一点就造成英国养老金基金行业的大规模破产。
而英国保守党议员们选出的新政府已经将之前的财政扩张政策全盘否定,即将转向走上一条货币紧缩和财政紧缩并举的政策道路。
“前两年印的钱太多了”
大西洋的另一端,美国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8.2%,这是美国中期选举前最后一次发布消费者价格指数。虽然美国政府先后通过释放石油战略储备和出访中东等政治外交手段来打压油价,实际上汽油价格比夏天的时候也的确有了不小的回落,但是由于前两年印的钱太多了,在油价之外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增长已经冲了起来,拜登政府终究还是没有在中期选举前将通胀数字打压下来,民主党可能将会为这个失败在中期选举中付出不小的政治代价。
而这一轮加息周期的始作俑者美联储大概率还要在11月初的会议上再次加息75个基点。
很多人有这个疑问,美联储已经要第6次加息了,官方利率也要从0一路加到近4%,为什么通货膨胀率看起来距离回归正常(2%)还遥遥无期,加息真的可以打压通胀吗?
以前的经济学研究对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过不少研究,根据研究数据选取时期的不同,货币政策的传导时间平均需要一年多。也就是说,过去半年多,美联储的加息更多只是反映在股票、债券、期货和汇率等金融市场上,美国实体经济才刚刚开始看到一些高利率造成的影响。
从数据和新闻里我们能看到一些经济放慢的迹象,比如部分城市房价和房屋买卖成交量开始下跌,比如很多互联网科技企业开始冻结招聘和开始裁员,只是这些情况还没有传导到其他经济领域去。
而目前很多投资银行和研究机构都在预警美国在2023年进入经济衰退,基本上也都是参照了我前面提到的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所需时间的研究成果。
因此,如果没有其他的地缘政治突发事件,由于基期效应和加息政策在实体经济里的效果显现,在未来半年内,随着实体经济大概率进入衰退阶段,以及我们之前文章提过的住房供给增加,美国通货膨胀率会有一个比较急速的下降过程。虽然通胀不会立刻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大概率会在4%到5%左右徘徊,但这已经足够让美联储的加息步伐暂停下来。
“强美元”如何收割海外市场?
美联储加息暂停是否就代表着美元升值的趋势也会暂时中止呢?
一般情况下的确是这样,如果美联储透露出等等看的想法,美元会暂时进入一个平台期。但是如果在2023年由于高利率和经济衰退导致了某个主要经济体发生类似于前几周英国那样的金融系统危机,那么出于避险的需要,大批热钱买入美元还是会推动美元价格加速上涨。
在G20里面,日本和欧洲面临的风险要超过几个主要发展中国家。
欧洲的问题和英国类似,面临能源危机的同时还要加息应对通胀。前几天,《华尔街日报》就意大利的纺织企业面临的困境进行报道:有个典型的中小纺织企业今年夏天一个月支出的电费和燃气费用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近10倍,几乎接近2021年全年的电费和燃气费用支出了。
在这个背景下欧洲央行继续加息,只会把本地区企业的生产成本继续大幅度推高,从而引发更多的企业破产,将危机扩展到银行和金融系统。从这个角度说,欧洲就是一个大号的英国。
而日本的问题则是根本不敢加息。日本实施零利率近10年,金融系统和养老金基金手里握有大量极低利率的长期国债。一旦加息,金融系统会遭受巨额损失甚至可能导致系统性危机。
10月份日本央行自己的金融稳定评估报告的结论就是如果日本国内债券收益率平均上升1个百分点,日本国内规模较小的信用金库将平均损失30%的核心资本,地方银行平均损失20%的核心资本,大银行平均损失10%的核心资本。
市场上正是因为看到了日本央行的困境,现在才会一致做空日圆。比如日本央行过去几周内通过出售美元储备购买日圆,曾经将美元兑日圆的汇率短暂地从145打回到141左右,只不过这样的行动并没有能够阻挡市场的步伐太久,美元兑日圆刚刚冲破150,创下1990以后的新高。
不过,日本的通货膨胀率目前开始有擡头的迹象,9月份通胀率已经达到8年以来的最高点3%。如果这次通货膨胀率不是像2014年那样昙花一现,而是像欧美一样继续涨上去,那么日本会大概率爆发类似80年代末那样的金融危机。
对于美国自己来说,强美元的最大问题就是对于制造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不利。尤其是正在推动复兴本土制造的时候,强美元让大部分产品和服务都缺乏竞争力,这必然在将来导致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出现,进一步推动逆全球化。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强势货币有利于出国旅游,现在欧洲景点里就充斥着大量美国游客。对于企业来说,强美元也有利于对外投资并购,如果按照比较通行的“收割论”来分析市场前景,那么现在的强美元就是美国资本开始收割海外市场,并购廉价资产的先决条件了。
发展中大国们挺住了?
以往在加息周期中最先倒下的发展中大国为什么这一次反倒还没发生危机呢?
一个是因为疫情期间美元滥发的时候,各大发展中经济体都积累了不少外汇储备,到目前为止大家兜里还有钱,这也是美国本国消费者和企业看起来还没有受到太多加息影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之前印的钱太多了,现在还没有感受到收紧的效果。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印度通胀这两年一直在4%到8%之间浮动,2022年跟随美联储加息的步伐,将利率从4%加到5.9%,兑美元汇率跌了10%左右,股市在外资支持下只跌了1-2个百分点。
虽然印度进出口逆差接近新高达到了200多亿美元一个月,总体外债达到620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则从之前的不到6500亿美元下降到5300亿美元,但是印度短期外债只有1200亿美元,现有的外汇储备依然高于2020年初时的水平,应付短期外债和进出口逆差并没有压力。
其次就是像墨西哥和巴西这样的国家在2021年就开始主动加息,比如巴西在2021年将利率从2%一直加到近10%。这样在美联储之前提前收紧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就给现在留出了应对的政策空间并提前适应了紧缩的环境。
债务危机的常客阿根廷这一次则提前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协议,推迟了原本要在2022 和2023年到期的450亿美元债务的到期日。
唯一例外的大概就是土耳其,在2021年通胀率近20%的时候开始降息,利率从近20%降到现在的10.5%,通胀则涨到83%。
有段子说土耳其和经济学只能存活一个,如果从对于通胀的应对来说,土耳其的应对是失败的。当然,高通胀一般都有严重的政治后果,2023年6月土耳其就要进行总统大选,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高通胀是否会在土耳其政治造成变化。
中国如何应对?
面对这样复杂的局势,国内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也很清晰了:首先要保障国内经济体系运转顺畅,让供应链、物流、服务行业的经营环境尽快走向正常。
其次是保证内地和香港的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安全,尽快处理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的金融隐患。然后是趁着美元升值的时候继续增加国内的大宗物资的战略储备,地缘政治的风险必须纳入中国外汇管理和商品战略储备计划里面。
最后,面对新生人口下降的现实,我们需要考虑一些更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未来的人口问题,尤其是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科研体制上必须做出深度改革。老龄化背景下,产业升级在恶劣的宏观环境下更为艰难,但是中国别无他路,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才需要政府、企业和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充分动员国内资源,跨过这个困难的台阶。
本文获《观察者网》授权转载,文章原题为“面对强美元,发展中大国们靠什么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