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虫篆”为何被误会为不祥书体?︱中文字体

撰文: 转载
出版:更新:

鸟虫篆一直都给人高深莫测的感觉,所以这次我们写篇小文章跟大家从考古、文化、制度角度讲讲鸟虫篆。由于行文比较长,所以我们会分上下集介绍一下鸟虫篆历史。

作者:张锦发︱原图由作者提供

“婕伃妾娋”相传为赵飞燕玉印

讲起鸟虫篆,一定少不免提及一枚东汉时期玉印——婕伃妾娋。这枚玉印线条婉转、点撇皆做鸟头,充满艺术感,所以以前很多人都觉得鸟虫篆就是把篆书加入鸟、龙、鱼作装饰的书体。

我们首先要知道“ 婕伃妾娋 ”的意思,婕伃是后宫嫔妃的其中一个职级,比贵妃略低,妾字是女子的谦称,与男子自称“臣”一样, 娋就是名字,也有人认为娋其实就是姓氏赵。

明清时期,藏家将“婕伃妾娋”读为“婕妤妾赵”,指玉印主人是汉成帝宠妃婕妤赵飞燕,这个玉印有名人加持,当然声价百倍。直到清末山东藏家陈介祺重新考释这枚印章以后,大家才意识到这枚印并不是赵飞燕的印,虽然没有了名人背书,但这枚印也是一枚不可多得的珍品,因此历来有不少名人都收藏过它。

可惜这枚印的藏家大多不能善终,比如严嵩、项元汴、龚自珍,所以论者多以为不祥。

“婕伃妾娋”

除了不少人认为“婕伃妾娋”不祥外,更有甚者认为鸟虫篆这种书体不祥,东汉时山河日下,战乱频繁所以鸟虫篆兴起,民国又是风雨飘摇,所以鸟虫篆又再复兴。于是大家把乱世与鸟虫篆画了一个等号,觉得世道光怪陆离,鸟虫篆才会兴起。

其实不然,首先鸟虫篆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按照今天的人理解,有鸟头、兽首、龙头、鱼等动物装饰笔画可以算鸟虫篆,没有动物装饰笔画,但盘旋屈曲如蚯蚓也可以算是鸟虫篆。

越王剑铭文一反传统书写习惯

“越王州句剑”(释文:越王州句,自作用剑)

如果放在先秦两汉,印章上的虫书鸟迹固然是鸟虫篆,但兵器上的“殳书”也不可忽视,《说文解字》说“秦书有八体:四曰虫书;七曰殳书”。东汉许慎归纳古文字,其中就有“虫书”、“殳书”两种,其实两者关系颇大,从出土文物来看,其实“殳书”也有不少作鸟虫篆。比如近年出土“越王勾践剑”、“越王州句剑”,前者应该很多朋友听过,后者比较少人知道,两把铜剑身上面的鸟虫篆非常有意思。勾践剑身铭文直书,字形屈曲错落,有鸟虫装饰,算是比较典型的鸟虫篆,州句剑更有趣,它是直接把铭文打横铸造,一反中国人传统直行书写习惯,与其说是文字,更像是装饰符号。

除了兵器上的“殳书”外,其实很多秦汉的陶文、瓦当也有鸟虫篆。

比如下图汉瓦当“永受嘉福”、“乐未央万岁安亲千秋单于和”,就是鸟虫篆,两者虽然没有鸟头、龙首,但笔笔盘旋扭曲如蚯蚓,这也是一种典型的鸟虫篆结构。

此外,曹锦炎、施谢捷的《吴越文字征》亦可以见到大量不同年代的鸟虫篆,而且不限于印章,从钟鼎、兵器到印章、瓦当,一应俱全,从目前出土文物看,南方看到的鸟虫篆的确比北方多,考其原委,估计多是战国时候,楚、吴越等国的文化特色所致吧。

所以按制度史理解,鸟虫篆只是其中一种篆体,从战国到汉代都一直有流行,与时代盛衰没有必然关系,不能说看到乱世就有鸟虫篆兴起。

【延伸阅读:中国考古百年│香港九十后古文字研究生 故纸堆学问“点石成金”

(本文标题为编辑撰写。本文不代表01哲学立场)

作者简介︱张锦发,树仁中文系、复旦古籍所硕士,经营独立文房,目前在进行青铜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