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笔记】亚里士多德(三):悲剧的目的,在于显示英雄的堕落

撰文: 于千
出版:更新:

《诗学》与《修辞学》之间

承接上篇文章的讨论,要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大概需要知道《诗学》(Poetics)和《修辞学》(Rhetoric)之间的关系。修辞学是美学的发展基础,这或许是现代一些美学家都忽略了的事实。正如,“美学”(aesthetics)一词是十八世纪的由鲍姆加登(Alexander Baumgarten)借用,继而成为一门学问的,而他就说过,诗跟修辞学的分别只是程度的问题,人的感官有时能完美展现自身,诗是一门“处理感官完美展现时的科学”;而修辞学则是一门“处理感官的不完美展现时的科学”。

【美学笔记】亚里士多德(二):悲剧有净化作用?诗有教育作用?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在《隐喻的规则》(The rule of metaphor)的第一个章节就指出了《诗学》跟《修辞学》想要处理的主题。它们虽然都是隐喻的根据,但从根本的角度而言,悲剧的作用是唤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继而使这些情感得到净化(catharsis);而修辞学的作用是说服别人,这使得两者从根本上又很像不太一样。

利科︰被叙述的自身,身份的叙事认同

不过,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环环相扣,诗人跟演说者都有指出知识和真理的能力,他们就必然有些共通点。

演讲与演戏的技艺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把演讲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演讲者﹑演讲的题目﹑和听众,继而指出修辞学的重要也在于演讲者的特质﹑听众的情绪﹑和演讲的论证本身。说明有效的演讲除了要内容合理,还要看演讲者的个人魅力,和他能否带动观众的情绪。这不就跟一个好的演员差不多吗?

有趣的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认为好的悲剧需要有类似的特质,其实正跟他身处的时代有关。一些文献指出,在他的时代,悲剧家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悲剧演出比欧里庇得斯本人在世的时期更受赞颂,主因竟是新演员的精湛演出和唱腔。亚里士多德也似乎看到这点,但亦特别推崇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结构(当然,有学者会因此而说亚里士多德并不真的懂得希腊悲剧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The Art of Rhetoric)(OUP Oxford)

诗学跟修辞学都同时重视台上台下的人,因此可以说,它们除了是理论,还包括实践的部分。理解这点,我们便明白亚里士多德何以在《诗学》大谈悲剧的结构。

悲剧的元素与结构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悲剧有六个主要元素:情节﹑角色﹑对话﹑想法﹑舞台效果和音乐,其中前两个是主要因素。情节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具有明确的起首﹑中间和结尾部分,其长度必须恰到好处,使观众能把握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此外,好的悲剧家会先从总体轮廓开始建构剧本,然后填充中间所发生的事态。他所举的例子是欧里庇得斯的《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亚》(Iphigenia in Tauris)——一出起承转合轮廓分明的悲剧。

二世纪时古罗马的一副石棺,其中一面雕刻上《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亚》(Iphigenia in Tauris)的一幕

悲剧的目的,在于显示英雄的堕落,从而引起观众的同情和恐惧,因此,他必须是个大众识别能代人其中的人物。 亚里士多德便再解释,怜悯的情绪由无辜的不幸所引起,而恐惧的情绪则是来自一般人的内心。他其后为理想的悲剧主角下定义。悲剧主角通常有些名义,但却称不上神圣,而厄运降临到他身上,并不是他的邪恶,而是自身的优柔寡断和软弱所致。同时,英雄的行为不能抵触观众的道德感。根据这些定义,亚里士多德说伊底帕斯(Oedipus)是典型悲剧人物的代表。

恶人有恶报为何是悲剧?论《伊底帕斯王》与《马克白》

但必须说的是,亚里士多德虽然提出了以上的悲剧结构,但历史上真正会跟从的人似乎不多。对于怜悯和恐惧的情绪在唤起后如何得到净化,亚里士多德亦没有进一步解说。或许,他可能在《诗学》失落了的半卷中有所提及。我们后人因此也只要不断猜测,试图从中找到理想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针对老师柏拉图,尝图推翻柏拉图对修辞学的负面看法,这样的思考便一直影响了二千年来的哲学发展。又或者说,其后中世纪,举足轻重的圣奥古斯丁不也是以厉害的修辞学技巧书写技巧著称?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