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仔面”扎根香港半世纪 “丁面”出21种口味冠绝亚洲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根据世界即食面协会2015年的数据,中国和香港去年总共消耗了404.3亿个即食面,位列全球第一;以两地13.7亿人口计算,每人平均进食29.5包,即平均约12日食一次,可见即食面已作为港人日常普遍的食粮之一。近年,虽然贵价即食面亦有在港推出,惟未有出现如南韩般主导市场的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此一差异?难道香港即食面产业停滞不前,给别国的市场远远抛离在后?

茶餐厅与“快、靓、正”的即食面一拍即合,更创出炒公仔面等不同的烹调手法。(林振东摄)

当公仔面遇上茶餐厅  一拍即合

“公仔面”的横空出世,非常配合当时已在香港生根的茶餐厅文化,两者同样讲求速度和效率,故茶餐厅成为一般家庭以外最经常食到即食面的地方。而即食面亦成功击败通粉、米粉等食材,成为茶餐厅最多食客点选的面食。

即食面通常会出现在茶记的常餐、特餐、茶餐内作为主要面食,形式则多是汤面;不仅如此,茶餐厅还研制出各式“炒公仔面”的菜式,令食法更加多元,开创出大众化的滋味新猷;其后中环的兰芳园餐厅,更推出了将出前一丁即食面,以中国传统捞面手法创制出“捞丁”,打破传统放汤煮即食面的食法,不但成为镇店之宝,更吸引日本传媒广泛报道,成为香港特色食品。

 一包100克左右的简单即食面,配合快速和效率为先的茶餐厅,两者合而为一,将即食面发扬光大,更突显出香港人的特质。

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冯一冲博士就曾指出:“‘快、靓、正’是本地经济的主要基调;由于香港人重视结果多于过程,便创造出同样属于‘快、靓、正’的食品。灵活的港人将来自不同地方的饮食元素,合起来成为一份套餐,十几廿秒便放到你面前,这就是港式的饮食文化。”

旅行居家必备外 近年成香港特色手信

即食面在香港近半个世纪,已经是除米以外,另一个本地人家储备的主要食粮。不仅如此,有本港网民甚至形容对比鱼蛋、肠粉等街头小食,即食面才是真正地道美食,更形容是居家必备、出国必带的名物,以防出现水土不服,不适应海外膳食的情况;有人坦言自己“一次要食两包才会满足”。

发展不一定在“贵” 口味多元创新更合港人心意

虽然贵价即食面未有主导趋势,但不意味香港即食面市场发展不滞,只是其发展趋势有别,重点不在贵,而在款式口味创新上。除了即食面,因应香港人健康饮食要求的非油炸面、乌冬、米线、米粉等可以快速烹煮的面食都深受港人欢迎;加上香港人勇于“试新、尝新”的个性,很多创新口味都能在香港找到知音人。

所以说,贵价版即食面虽然未能主导本地市场,但其实早已在家居和茶餐厅层面,发展出众多的“升级版”即食面,由配料食材以至煮法都涵盖得到。纵使本地即食面商近年积极开发贵价版即食面,也有海外即食面商打入香港市场,但相信都不容易改变香港成熟且灵活多变的即食面市场。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