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瞭望台】中国插手以巴 再显主动出击一面
中国于本月21至22日举行“巴以和平人士研讨会”,为推动以巴和平进程“提供思路”。今次会议延续中国在2017年在外交场上的积极态度,逐步填补美国新政府留下来的权力真空,亦让世人看见中国解决问题的新做法,希望为以巴、甚至世界其他充满纷争的地区带来新出路。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12月初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打算将大使馆迁往当地,引来国际社会骂声四起。其中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就直指美国在和平进程内,已无任何角色,并表明不会再接受美国担任调停者。
随后在21日的联合国大会上,各成员国以128票支持,9票反对,35票弃权的结果,谴责美国的决定。另有21个成员国未派代表出席。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利(Nikki Haley)当日表示“美国会记住这在联合国大会被群起攻之的一天”。随着这样的发言,这届政府领导下的美国正和世界愈走愈远。
以巴之间的血海深仇被美国该决议再次推到风口浪尖,要推进和平进程总要有国家挺身而出,协助解决问题。阿巴斯在20日就派出代表,前往中国及俄罗斯,希望两国能取代美国在和平进程的角色,务求让以巴双方在联合国框架内达成协议。
举办研讨会非首次
但早在阿巴斯派出代表前往中俄两国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已在15日宣布于21至22日举办研讨会,并表示中国是次举动旨在为巴以双方和平人士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巴勒斯坦派出法塔赫执委会成员马吉拉尼(Ahmed Majdalani)率团参加会议,而以色列则由国会副议长巴尔(Hilik Bar)代表出席。据《新华社》报道,两国代表在会上感谢中国在当前以巴和谈停滞、耶路撒冷地位等风波再起之际举办此次研讨会,并欢迎中方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陈晓东在研讨会开幕典礼上亦有发表讲话,他表示以巴和平进程,应坚持既有国际共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两国方案”。他又指,国际社会应高度重视巴勒斯坦的发展问题,加强扶助巴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外长王毅也会见以巴与会人士,强调“两国方案”是解决以巴问题的唯一可行路径。
今次并非北京首次召开“巴以和平人士研讨会”,中国分别于2006年及2013年举办过同一活动,但今次研讨会所受重视的程度明显比以往两次高。2006年以巴双方代表出席研讨会的,分别是以色列前司法部长贝林(Yossi Beilin)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前国务部长哈米德(Abdel Kader Hamed)。2013年7月,第二次举行的研讨会在耶路撒冷召开,当时双方代表是巴中友协会长萨马拉和以色列耶路撒冷公共事务中心主席戈德。
罕见而合适的调停者
中国分别跟以巴关系良好,情况颇为罕见,也代表中国有能力在两者间发挥调停角色。过去两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就经常称赞中以关系有显著改善。今年3月内塔尼亚胡到访中国时,曾表示“以中两国能够携手共创新奇迹”,又指以色列愿意成为中国这块“大蛋糕”的“酵母”,借助以色列的高科技帮助中国获取更多利益。而中国上月就在特拉维夫开设中东地区第二间文化中心,另一间则设于开罗。
以色列虽然于1992年才与中国正式建交,但两国其实此前一直都有交流。二战期间,上海作为世界最大的犹太人收留地之一,为两万多名难民提供庇护之所,也为日后的中以关系铺下基础。在中共建国初年,由政治立场偏左开国总理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领导的以色列,是亲资本主义阵营内其中一个最早承认中国主权的国家。到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一直被指向中国输出军事技术,使中国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制裁中得到各种先进技术。
既然中国能与以色列保持良好关系,它与巴勒斯坦的关系就只会更好。事实上,不论在舆论或外交上,中国明显有偏向支持巴勒斯坦的倾向。自建国初年,中共一直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译作“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法塔赫组织当然也获当时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支持。中巴两国在1988年正式建交,中国亦未有将哈马斯列为恐怖组织,使中国在台面上与巴勒斯坦有更多沟通选择。
中国在联合国各项有关以巴问题的议案上,亦普遍采取支持巴勒斯坦的态度,与国际间有所共识,一起坚持以两国方案为以巴问题的终点。今年7月阿巴斯访华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重申“中国是最早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更重要的是,中国媒体在随后的报道中都以“巴勒斯坦总统”头衔来称呼阿巴斯,与迟迟不肯承认“两国方案”的特朗普形成鲜明对比。
以巴问题其实在今日中国政府的中东外交战略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早在2013年,习近平就提出解决以巴问题的“四点倡议”,在阿巴斯今年访华时就提出“四点主张”:
一、支持“两国方案”为基础的政治解决,并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二、切实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第2334号决议案,立即停止在被占领土上一切定居点活动;
三、进一步协调国际社会的努力,尽快推出共同参与的促和举措;
四、以发展促进和平,推进巴以合作。
另外,习近平2016年1月首访中东时,在阿拉伯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演说。演讲中,习近平特别指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的根源性问题”,呼吁“国际社会要采取有力行动,在政治上激活和谈进程,在经济上重建进程”,可见他对以巴问题的重视,并视之为平定中东今日乱局的核心。
“中国模式”助推两国方案
在同一篇讲话中,习近平提到“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这或许就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就中东和平给出的新方案。
要使“两国方案”能够真正实行,其中一个先决条件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需有能力,与以色列及国际社会谈判,并实行最终的和平方案。可是目前纷乱的阿拉伯世界,甚至巴勒斯坦内部的分裂,均不利巴勒斯坦说服外界,现阶段再召开国际会议其实也是于事无补。中国资金和基建技术正好填补巴勒斯坦的软肋,习近平以发展推动和平的提案亦切合巴人需要。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要通往欧洲,少不免会经过中东地区,因此争取中东支持计划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目前沙特阿拉伯、伊朗、以色列等国都表示支持“一带一路”,沙特更一直有意将沙特阿美(ARAMCO)放到香港上市,以助筹集资金发展国内经济。在中国资金带动下,中国在中东的外交场上敌人甚少,不像美俄欧等国家早在中东结下梁子。
中国在以巴问题上带起的作用,亦可从内塔尼亚胡访华一事上看到。这名以色列总理访华前的12月,中国刚好在联合国2334号决议案投了赞成票,谴责以色列在西岸、东耶路撒冷的定居活动是“公然违反”国际法,并且“没有法律效力”,决议亦要求以色列马上停止这种活动。当时内塔尼亚胡公开表明会报复投下赞成票、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国家,但中以两国高官在一个月后公开庆祝两国建交25周年,内塔尼亚胡访华时语调亦非常正面。
扶贫换取和平早有先例
以巴亦非中国第一个以基建发展促进和平的试点。王毅11月访问缅甸时对罗兴亚人危机提出“三步走”方案,并得到孟加拉及缅甸两国同意。而最后一步“直面问题根源,贫困是这一地区产生动荡和冲突的根源,中国将直接参与,促成以脱贫带动发展,以发展实现稳定的结局”,显然是要以发展带来地区稳定,最终解决让国际社会头痛的罗兴亚问题。孟加拉外长蒙蒂(Pororashtrya Montri)及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亦赞扬中国的理解及对问题有充分考虑。
以往中国对国际事务都采取不干预的姿态,但在中共十九大后就开始出现变化。在以巴和罗兴亚问题上,外界都看到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更积极,更愿意主动出击的中国。西方国家的无力和特朗普的举动当然加快了中国的脚步,但中国所作的一切亦是以创造一个更稳定的外部环境为目标出发。缅甸经济走廊一旦成功建立,中国就不用再经马六甲海峡直通印度洋,而中东问题变得稳定,亦有助“一带一路”发展,顺势解决中国境内一直存在的恐怖主义威胁,在协助外国建立和平背后,也有自己的战略盘算,共赢的本质一直未变。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