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歧义多 食品界同意统一食用期限标签 冀减食物浪费
食物包装上小小的食用期限标签总有一种魔力,比起亲自对食物“望闻问(妈妈)切”,我们都宁愿相信数字;但有否想过,“此期不同彼期”。
周三(20日)全球最大食品企业同意统一食用期限标签,期望以消弥消费者误会而减少食物浪费。
现时市面的食品食用期限标签层出不穷,有“销售期限”(sell by)、“陈列至此日期前”(display until),“此日期过期”(expires on)、“此日期前食用”(use by)及“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等。研究指出,这些纷乱的食用期限标签是食物浪费数字高企的一大元凶。单单在美国,已有40%购买的食品被浪费。
今次“标签革命”预料会在2年内,将所有标示食用期限的标签统一为“此日期前食用最佳”(best if used by)及“此日期前食用”(use by)两种。“此日期前食用最佳”代表食品在期限后风味可能变差,但仍然安全可食用。另一种“此日期前食用”则用于易变质食品,消费者需要在期限前食用,并于期限后弃置。
计划发起人是全球消费品行业互联网消费品论坛(CGF),400多家大型跨国企业均是会员,包括雀巢、家乐氏、金宝汤、亚马逊、沃尔玛(Walmart)及特易购(Tesco)等。企业亦同意加强教育消费者有关废弃食物问题。
“统一食用期限标签是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去减少家庭弃置仍可食用的食品。为他们节省金钱,又可减少环境足迹。”消费品论坛发表的声明指出:“浪费及弃置食物是气候变化的重大原因,占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8%。”
计划会首先在美国、英国及日本推行,现时全球每年约有13亿吨食物浪费,平均每个英国家庭每年弃置约价值700英镑(约7350港元)的完好食品,美国的数字则约为1500美元(约11700港元)。
根据对抗食物浪费组织ReFED数字,透过推行统一食品标签,美国每年便可节省价值18.2亿美元(约142亿港元),再加上加强对消费者有关食物浪费的教育,共可节省44.8亿美元(约349亿港元)。其余减少食物浪费的政策包括减少食品份量,及无餐盘计划(刻意令消费者需要多走一趟添加食物)等。
(Quartz/N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