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二度袭击或迫在眉睫 恐袭警戒升最高 也帮不上多少忙
英国伦敦周五(9月15日)发生地铁爆炸恐袭案,受伤人数至今升至29人。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将全国恐袭警戒级别由第二级“严重”升为最高的“危急”,意味第二次恐袭可能随时发生。经大规模搜捕行动,警方最新消息指一名18岁涉案男子在肯特郡多佛镇(Dover)被捕。
迄今29人伤 警戒级别升至最高
英国伦敦地铁周五(9月15日)发生爆炸恐袭,受伤人数迄今升至29人。英国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将全国恐袭警戒级别由第二级“严重”升为最高的“危急”,警告下一次恐袭或已迫在眉睫(may be imminent)。
警方已在全国出动约1000名荷枪实弹的警员。特雷莎·梅指出,军方会向警方提供协助,而部分重要国家基建将改由军方代替警方派员驻守。那些地点都是普罗大众无法到达的地方。苏格兰警方称会增加持枪警员巡逻,包括重要地点及人多地方。
警方在翻查闭路电视片段加紧搜捕后,在肯特郡多佛镇拘捕一名18岁涉案男子。是次爆炸的装置属于土制炸弹,附有计时器。专家表示由于炸弹并未有效引爆,故杀伤力相对低,否则有可能令多人死亡。
|
级别 |
意思 |
第一级 |
低(Low) |
不太可能发生袭击 |
第二级 |
中(Moderate) |
袭击是可能的,但不太可能发生 |
第三级 |
显著(Substantial) |
很大可能发生袭击 |
第四级 |
严重(Severe) |
很大可能发生袭击 |
第五级 |
危险(Critical) |
预期袭击随时发生 (目前英国等级) |
狭窄环境逃生难 以下贴士保一命
近年多宗恐袭发生在密封的环境之中,包括地铁及演唱会音乐馆等。狭窄而人多挤迫的环境,令逃生难度大大增加,往往导致死伤人数相对较多。虽然如此,万一我们在这些环境下遇袭,以下各界提供的贴士及经历可能会保你一命:
1) 英国反恐警察部(Counter Terrorism Police)针对多宗英国境内的恐袭,警方早前已经发出指示,教育民众“逃生三步曲”:逃跑、藏匿、通知警方。除了三步曲之外,影片还强调,在匿藏期间将手机调较至静音模式后,记得同时关闭震动功能,以免暴露藏身地点,被现场凶徒发现。
2) 港铁纵火案今年2月港铁发生历来最严重的纵火案,造成近20人受伤,乘客如电影《尸杀列车》一样慌忙逃跑。港铁每日载客量逾500万人次,人量极多,空间狭窄,若然发生爆炸袭击或火警时,首先当然是保持冷静,并通知车长。2005年伦敦地铁恐袭中死伤人数有限的原因,正正是因为在乘客疏散时都能保持镇定,未有将恐慌传开。此外,在安全情况下可以尝试用车厢内的灭火筒扑火,令火势不会蔓延。若果情况不失控,紧记要马上逃生。
3)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今年4月,俄罗斯圣彼得堡一列地铁发生爆炸,酿成15人死45人伤。据指,负责驾驶的列车长当时决定不停驶,反而继续驶前到最近下一个车站,除了令乘客得以逃生,亦让救护员可以立即拯救伤者,令伤亡人数减低。在香港,一般而言,港铁车长会将列车驾驶至距离最接近的车站,以便尽快疏散乘客。一旦遇上严重事故急需停驶,车长会打开位于车头或车尾的斜板,安排乘客疏散。乘客此时就要保持秩序,跟进车长指令,尽快疏散。
4) 路轨逃生时应紧记四点
万一列车被迫停驶,要走到路轨逃生,有两件物件可以帮助你保持安全︰手提电话与电筒。有电话,又幸运收到讯号,你就可以对外求救;另外一支锁匙扣大小的随身电筒,方便在黑暗环境中逃离现场。
此外,尝试走向有风处,因为 1) 大部分地铁系统都设计成有自然通风系统,这个微弱的气流可在火烛时将烟雾及有毒物质吹离现场;另外 2) 跟随风向而行代表正走在隧道的自然路径上,最后会到达一个安全的地方。
另外必须要慢慢走,不要急。在地铁路轨行走比想像中困难,路轨上有交错之处,有电路控制板及各种开关掣,在路轨走路如同在地雷区上走路,很容易跌倒受伤,减低成功逃生的机会。另外,当你在地铁路轨上行走,紧记保持在两条主要轨道中间行走。很多地铁系统,例如纽约市的地铁,地铁路轨都有所谓第三条轨,位置通常离地铁隧道的墙壁最远处。在紧急情况下,地铁系统通常会停电,但第三条轨道有可能仍然通电,因此走在路轨时要份外小心。
如果你看到有地铁驶近,你必须以最快速度走近墙壁(同时小心第三条轨),然后捉紧任何稳固的东西,因为当地铁驶过时,会制造出接近真空的环境,将你吸入轨道。很多地铁系统之中,沿轨道都有栏杆。
恐袭保命关键3步曲:逃走、匿藏、报警
逃走(Run)・如有安全路线,立即逃走・坚持旁人跟你一起离开,不要让犹豫不决的他们拖慢你・将随身物品在原地匿藏(Hide)・如无法逃走,躲起来・留意出口・寻找掩体,避免中弹・不要让自己被困报警(Tell)・确认处境安全才报警
▼更多地铁或室内遇袭的求生贴士:
▼点击以下图辑浏览更多恐袭照片:
特朗普批评英警 特雷莎·梅公开反击
正当英国忙于应对这次恐袭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却在Twitter上“依牙松杠”。事件引起特雷莎·梅不满。她被问及对事件的看法时没有点名特朗普,却直言对于进行中的调查进行揣测,对事情没有帮助。
特朗普在爆炸数小时后推文,直指整件事都发生在苏格兰场眼皮底下、警是知道那些有病及发狂的人,呼吁英警方积极点。
他两分钟后又推文说:“要对付这些失败的恐怖分子,必须用更强硬的手法。互联网是恐怖分子招揽新血的工具,我们必须要将之切断。”
特朗普大概知道此举引起英国盟友不满,他相隔数小时后再推文,改为向伤者致以慰问和祝福。
有媒体质疑,特朗普的说法可能并不是单纯“抽水”并推销其右翼主张,是直指英国警方一早知道有恐怖分子存在。英国《都市报》质疑特朗普的帖文其实是爆料,估计英警方有可能对公众有所隐瞒。但也有可能这又是特朗普口快快的结果。
首先特朗普没有说明,他是怎样得悉有嫌疑人士早已在英警方监控下。第二是《纽约时报》发现在特朗普推文前不久,有保安专家接受《福克斯新闻网络》访问,指英警方事前已知疑犯身份。特朗普经常收看这电视台的节目,引用节目内容引起风波也不是第一次,有人怀疑特朗普又将节目内容当成真确讯息说出来。
特朗普有致电特雷莎·梅,就地铁爆炸造成多人受伤致哀。有报道指,特雷莎·梅有就他的对文表示困扰,但特朗普没道歉。
恐袭频频 升级降级有何用
特朗普或是借题发挥,惟该国上半年恐袭频生,有延续至下半年之势,难免令人质疑当局对恐袭的警戒严重不足。
今年3月,伦敦市内一名暴徒驶车撞向途人并持刀杀警,酿成最少5死逾40伤。6月,3名恐怖分子驾驶客货车冲上伦敦桥,凶手更走到附近的旅游景点巴罗市场用刀行凶,7死48伤。最严重的一宗是今年5月,美国歌手Ariana Grande在曼彻斯特举行演唱会期间,一名凶徒策动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至少22死59人伤。
英国广播公司(BBC)内政记者卡夏尼(Dominic Casciani)将讨论放在迫在眉睫(imminence)一字上。英国恐袭警戒级别本在5月最城恐袭后升至最高的“危急”级别,但数日后却调低,原因是联合反恐分析中心(Joint Terrorism Analysis Centre)情报评估员愈趋确定,袭击不会随时发生。可是在曼城恐袭后一个月,就发生伦敦桥与巴罗市场,以及Parsons Green的袭击。卡夏尼认为,这是说明英国所得情报不完整,分析员往往在一瞥之间做决定、用印象来思考事情。
私人保安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e Protection创办人赫德斯(Will Geddes)指出,英国交通警察(British Transport Police,BTP)才是需要增拨资源与加派人手的部门,用来继续他们正在执行的计划。
BTP会派出便衣人员定期进行敌方监视检测(hostile surveillance detection)的扫描。赫德斯认为他们都是用来侦测施袭者,以及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理想人员。目前在伦敦地铁及轻铁Docklands Light Railway ( DLR )共有约700名穿制服BTP警员驻守。
为何选Parson Green施袭
今次发生恐袭的地点位于Parson Green。此地有“贵族气息”之美誉,当地居民对于有恐袭发生感到震惊。有居民指,当地乃是一个大家庭,平日走到街上都不需要特别担心安全。恐袭发生那一刻正在家中洗澡的罗姆妮(Ludovica Romani)表示,不敢相信这小社区竟然会发生恐袭。她说:“Parson Green是一个恬静而和平的地方,不能想像会有恐袭发生。我觉得富临地区(Fulham)比这里更有可能。”
▼英国恐袭相关文章一览睇晒: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