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荃湾三叠潭英雄石刻重现 全靠热心山友除草清垃圾

撰文: 颜铭辉
出版:更新:

今月一群喜欢保育山野遗迹的山友,将荃湾三叠潭英雄石上的植被及垃圾清走,并为刻字上色,令这块有数十年历史的石刻重现游人眼前。
网民对此事有赞有弹,有人质疑这班山友私自修复古迹,或破坏原貌。有份复修英雄石的凌剑刚表示,他们用的是水溶性颜料,大雨后就会褪色,不会影响原有面貌。

从小巴下车,在凌剑刚引路下,经老围路旁的楼级,走进村径,拐两个弯,横过石屎桥,穿过桥旁的闸门,落到大圆石涧的下游。沿涧而上,不一会儿,行至一处开扬宽阔的涧道。这里是三叠潭,约数米高的英雄石就在涧旁,俯视水潭。

如何前往三叠潭英雄石:

+8

🏃🏽‍♂01体育行山专页:靓景推介 装备介绍 人物访谈🏃🏾‍♀

🏃🏽‍♂行山前先睇路线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订阅01体育Youtube频道,了解更多行山及体坛资讯🏃🏾‍♀

一个月之前,英雄石仍在厚厚的植被之下,不见天日。(由受访者提供)
位于荃湾三叠潭的英雄石,今月被山友重新清理出来,重见天日。(颜铭辉摄)

英雄石由3块巨石如“品”字砌成,左石正面刻有“英雄石”,右石则刻上“三叠潭”,这些刻字皆是由东普陀寺的创寺住持茂峰上人所写,有数十年历史。凌剑刚表示他们翻查旧照片,怀疑顶石背后有另一组“英雄石”石刻,所以访问当日带齐装备,与几名热心山友一起,打算清理顶石背后的植被,寻找失落的石刻。

走进三叠潭英雄石:

+6

英雄石并非只供远观,还可穿梭其中。石下有室,室内有平台,据闻是茂峰上人当年打坐之用。穿过石室,行至石后,有完好的石级,拾级而上,登上石顶。有树艺师资格的凌剑刚在石顶设置绳索,同行山友在绳索防护下,以树剪、刷、扫帚等清理石顶的植被。

“凌sir,有发现!”不久,山友清光植被,露出多年未见阳光的石面,见到石上斜斜地刻住“英雄石”三字,旁边还有“东普陀寺茂峰”的细字。凌剑刚他们今月3次到访英雄石清理,每次都有惊喜的新发现。

凌剑刚(右)与山友在英雄石上清理枯叶及植被。(颜铭辉摄)

本身是退休督察的凌剑刚透露,一个月前,这几块巨石还埋在植被之下,不见天日。他在6月初从一个网上探废群组收到消息,指荃湾大圆石涧下游三叠潭有座英雄石,被埋在植被下,所以他相约几名山友前来来清理,希望让石刻重现山界。

了解凌剑刚更多:【专访】当差28年 退休研警队史 凌剑刚:做一个正直的警察很难

从英雄石顶望出去的风景。凌剑刚表示,石顶没有围栏,有点危险,不建议小朋友上去。(颜铭辉摄)
凌剑刚在石上设置绳索,防护山友。(颜铭辉摄)

“哗!那些植物很密、很密,直情看不到那块石!”凌剑刚回想那天首次来清理英雄石的情况,他说:“有位行友很勇,直接冲入丛林去找英雄石的位置,结果被蜜蜂螫伤三下。跟住,我们用了一日时间去清,只是清了部分,并且为石上的字上色。”

到第二次来到,他们发现登上石顶的楼级,另外英雄石旁还有一座石碑。该石碑分10行字,立于1940年,也是由茂峰所镌。石碑上刻上多个民国文人名士的名字,例如康有为的弟子韩文举、精武体育会创办人之一陈公哲,记载当年茂峰与这些文人名士同游三叠潭。

山友清理顶石后的植被。(颜铭辉摄)

另一名义务清理的山友Barry说:“初初清理的时候,还不知道(历史),只知道上面有几只字。跟住清到见到人名,还有下面的石碑,见到很多个名字,之后逐个名去查,发现很多是名人,例如排头位的韩文举是康有为的学生。东普陀寺主持告诉我们,韩文举的坟可能在寺庙入面,所以另一班山友就去了寻找他的坟。”

传抗日游击队曾藏身英雄石

东普陀寺由茂峰上人于1932年创立,位于荃湾千佛山山麓的老围村内,离英雄石约十数分钟步程。凌剑刚估计,茂峰当年看中三叠潭的山林,故开辟石室静修打坐。

据说,在二战期间,石下密室成为抗日游击队的藏身之所,所以之后该石被刻上“英雄石”三字,以纪念抗日之士。在清理英雄石时,凌剑刚在石室及石后发现很多垃圾,他说:“有些抗日游击队在这里避难,后期有偷渡客过夜,所以石室及楼级上有很多日常生活的废物,例如有床褥、煮食用具,全部都是几十年前的。”

清完石面上的植被,发现石上刻有“英雄石”三字。(颜铭辉摄)
之后,山友为刻字上色。(颜铭辉摄)

凌剑刚等发现顶石后的“英雄石”石刻后,拿出颜料,为刻字上色。不过,前两次他们为字上色,引起网上争议。有网民认为他们不了解原本的颜色,亦不懂书法,不应胡乱用油漆为字上色,或可能破坏古迹原貌。

只用水溶性颜色

对于网民的质疑,凌剑刚说:“因为环保意识,我们用水溶性颜色复原,几场大雨后就会全部褪色,大家尽快来拍照留下纪录。”他强调没有使用油漆,“因为可能破坏了原有字体的美观及形状,除非你真的做足一切的考究、真正去做复原的工夫,才好上油漆,这是很专业的考古工作。我们未有这个阶段,就用水溶性颜料。希望将来古迹的物主授权,才会做一些永久性的保育工作。”

他们知道有网民质疑,强调所用的颜料全部是水溶性,几场大雨后就会褪色,不影响原貌。(颜铭辉摄)

去年曾发掘鲗鱼涌太古吊车石趸遗迹的凌剑刚续说:“我们是‘分享派’的考古爱好者,希望多些人认识香港的古迹,一起找出历史背景、保育及推广,让大众了解更多本土历史。”

了解更多太古吊车石趸遗迹:

【行山.01山记】战争遗迹何处寻 柏架大潭草木森

【柏架山行山路线】太古吊车石趸深度游 寻找失落的香港历史痕迹

凌剑刚与英雄石合照。这几只字是他们花了一个早上清出来及复修的。(颜铭辉摄)

对于有网民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涂鸦,凌剑刚说:“我们都是尽做,可以解释就尽量解释,分享这件事。”Barry则说:“涂鸦是另外画蛇添足,但我们没有的。我们在现有刻字上加颜料,如果原本没有字的话,我们绝不会加色上去。严格一点来说,我们没有涂鸦,只是尽力还原。”

三叠潭曾是郊游胜地

被问到为何不向政府古物古迹办事处求助时,凌剑刚说:“一般民间都是协助政府。政府政策比较复杂,我们一般只能建议,看看大家做得几多。”Barry接着说:“可能历史未够古旧,大约几十年左右。虽然不够古旧,其实以前很闻名。(为何很闻名?)我小时候,家人带我来这儿玩过,所以我有少少印象。东普陀寺的人表示,这儿以前是烧烤场,从前的溪水很清,直至上游多了很多寺庙及民居,污染了溪水,之后就没有人再来BBQ,最后荒废了。”

从上游的角度看英雄石,凌剑刚与山友清理石上的植被。(颜铭辉摄)

炎炎夏日,三十几度,烈日当空,汗流浃背,早上清理完英雄石,凌剑刚及Barry下午会合另一班山友,希望找到韩文举的坟墓。无论是访问,还是闲聊,凌剑刚说得最多的是“本土历史”四字,他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够让市民更了解香港的历史,“我们的立场是本土历史,全港18区都有自己的历史,希望当地的居民可以做多一点,例如保育、推广当地风土人情,吸引更多人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