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径大步走评论|破300万票房热潮杀入政界 行山旅游≠打卡
电影《香港四径大步走(Four Trails)》的票房突破300万,成为一时佳话。这套纪录片冲出山界及跑界的圈子,吸引不少艺人及政坛中人入场观看,大力推介,令香港四径超级挑战(HK4TUC,简称四径)这件小众盛事,登上大众的舞台,让外界认识香港山野之美。
《香港四径大步走》的观众来自各界,希望这套纪录片不只为大家带来热血的霎时感动,还有回甘的反思与启发。从旅游面向,怎样将如此美好的风光与全球旅客安全地分享?从保育面向,怎样合力保护这份上天赐予、前人努力留下来的大自然资源?从运动面向,怎样支持本地的越野跑手、促进香港跑山社群及精英发展?
香港四径大步走影评|一场热血华山论剑 电影没有讲的现在与未来
记者见证《香港四径大步走》的热潮爆发。电影定于去年12月6日起限定放映,首批预售场次极少,每日约只有一场。记者抢不到戏票,极速爆满,座位全红,真的连第一排也能售罄。在电影公司第二、三次加场,那时好像总场数有十几场,记者终于成功购票,买到一张第二行的戏票。只要有好电影,观众是不怕看到颈痛的,大家只担心看不到。入到戏院,全院满座,连第一排也坐满人。
在11月底到12月,不知电影公司宣布加场了多少次,但几乎开几多场,就爆几多场,那种群情汹涌令人吃惊。之后,电影公司宣布在今年1月2日正式公映,场次大增,才消化到观众的需求。这样一套低成本制作的纪录片,在12月28日突破100万票房,至1月5日冲破200万票房,仅一星期后,到1月12日达到300万票房。
原本以为《香港四径大步走》只是属于跑山界的浪漫,乃小众电影,想不到深受大众欢迎。《香港四径大步走》的成功在于有血有肉,真实记录了一班跑手为这个疯狂挑战的激情、痛苦及付出,而且导演亦令观众身同感受,与这些跑手同喜同悲。
吸引的故事,首先得到一班喜欢跑步及行山的艺人加持,推广出去,包括蔡一智、鲍起静、苏浩才、卢巧音、梁钊峰,当然还有周润发。“发哥”周润发看完电影后说:“套戏拍得很感动,很有鼓励性。我也走遍四径,但要一次过走完又实在太过……鼓舞性对吧!也是几痛苦的。我觉得每个香港人都应该去看看,很感动。再加上香港山景实在太美,而且在这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是好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
《香港四径大步走》的热潮逐步出圈,得到政界的关注。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看完后感受良多,欣赏跑手的上佳体能及坚强意志,并提到亲友及支援团队鼓励的重要。她在社交网站上写:“一众参赛者各有故事,但他们有着共通点:懂得灵活应变、拥有极强意志,这些都香港市民独有的精神和特质。”她建议政府可协助电影在Netflix等不同地方及串流平台播放,让世界各地更多人认识香港之美。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周日下午入场观看《香港四径大步走》,看完后亦认同这套电影“不单是一部极级山径跑步挑战的纪录片,更可能是上佳香港自然旅游指南”。《香港四径大步走》除了激起她重拾行山乐趣的冲动,亦令她去思考,如何去跟进及研究推广的工作。她也知道,很多海外及内地游客喜欢香港的行山径,又会专程到香港参与赛事。
电影属文化,跑山属体育,香港的美丽郊野被视为旅游资源,所以《香港四径大步走》可说正中罗淑佩负责的范畴。
此外,据记者了解,有本地大学今个学期关于运动发展的科目,亦将观看《香港四径大步走》列为课程内容,并要求学生提交报告,作为评分功课。
《香港四径大步走》的成功,希望只是一个起点,唤起大众及政府对山的关注。
的确,《香港四径大步走》展现漂亮的香港山野环境,可以说好香港故事,有助发展行山旅游、生态旅游。然而,安全应该是行山最重要的考虑。
自疫情以来,每年都有约20人因行山而命丧山上,以去年为例,19人在山上身亡,其中3人为内地游客。警务处东九龙总区亦透露郊外求助个案上升,当中涉及游客的个案由2023年的29宗急升到2024年的56宗,原因包括轻信网上行山攻略、在危险地方拍照打卡。
记者元旦日到小红书推介的行山热点破边洲观景台视察,发现大量内地游客到访,很多人贪快贪方便行捷径,要拉绳又要爬石,险象环生。有人想走到观景台下更接近悬崖的位置打卡,被驻场导赏员喝止,若果没有导赏员,游客是否全走到那些危险位置?日前,就有一位内地妇人在东坝防波堤打卡跌倒受伤。
香港的行山文化其实讲求自律,郊野公园的行山径已经收起所有垃圾桶,行山人士要带走自己垃圾。在很多郊野险地,例如狮子山顶,政府不会重门深锁,只会竖立危险警告牌,最多加个栏,不希望郊野有太多人工设施,亦寄望游人自律及量力而为。在大部分郊野公园露营地点,也是自由开放,不会有人监督你做什么,也是讲求营友自律,面斥不雅。
政府在宣扬行山旅游的同时,亦应该推广以安全、尊重、自律为先的行山文化,先从本地行山客做起,从小教导市民以谦卑的态度面对大自然,如何与山相处,又鼓励游客入乡随俗,学习自己垃圾自己带走、行山露营礼仪、衡量自身能力去决定路线。推广风景美丽的地方很容易,亦很短视,建立一份属于香港的行山文化、再推广出去才是困难但弥足珍贵。
香港的大自然资源十分宝贵,感谢前人努力保护,以郊野公园作保育。希望现在及未来的持分者也应谨记,郊野公园的第一大作用是保育,而非旅游。如果为旅游而牺牲保育,长远下来“玩烂个场”,郊野公园亦会失去旅游价值。
《香港四径大步走》之所以吸引,部分在于美丽的郊野画面,但更大的比重在于入面的跑手,人的故事永远是最动人。我们要珍惜郊野环境,亦要珍惜这班香港跑山人。没有他们的热血,就没有四径,也没有这套好戏。越野跑这项运动在香港基本上没有得到什么政府支援,因为跑山并非奥运或亚运项目。香港越野跑手大多有正职在身,抽工余时间投入这项运动,极少部分全职跑手更真的“用爱发电”。
假若罗局长被《香港四径大步走》里的跑手感动,又有没有想过为这些越野跑手做多一点?香港发展越野跑有先天优势,其他城市的人操山可能先要坐车几小时才到山脚,但香港是一座山城,落街行一会可能已到山边,十分方便操山。过去亦证明,香港能够培养出世界一流的越野跑手,例如黄浩聪曾在越野跑殿堂级比赛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耐力赛(UTMB)不只一次跑入前10名。有这班人的存在,才成就四径的传奇。
对于香港山野美景,政府的旅游推广不应只流于硬件推销,一味叫人打卡,行山文化及社群也是不可或缺,三位为一体的。
重视安全、尊重、自律的行山文化可以更有效保护郊野环境、保障行山人士安全、提供更好的郊游体验。
香港的行山及跑山社群就是实践及推广这种文化的大使,以身作则,令游客亲自感受香港山野的风景及文化与别不同。
常言要说好香港故事,而说故事最动听的,永远是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