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悬空在天上穿行?贵州水电站通航工程改写多个世界纪录
“地无三尺平”是对贵州地形最生动的概括,此处的铁路和公路面临施工难度大、投资与运行成本高等难题,因此水运在物资运输上更有优势。而贵州省内乌江流域上的3座大型水电站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却阻断了乌江流域的水运通航。
为了全面恢复乌江流域的水运通航,贵州在先后在思林、沙沱和构皮滩3个水电站上建设升船机,完成通航工程,实现黔中地区货物一船出省、直达长江的梦想。当中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创下多项世界之最,被称为“悬在空中的水运航道”。
贵州构皮滩水电站升船机 比三峡大坝超级电梯更高
贵州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位于电站枢纽左岸,采用三级垂直升船机方式,由上下游引航道、三级垂直升船机和两级中间渠道组成。线路总长2,306米,设计代表船型为500吨级机动驳。
由于工程规模宏大,建设难度罕见,贵州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它是国内外首座采用三级升船机方案的通航建筑物,也是世界上通航水头最高的通航建筑物,最大通航水头199米。
贵州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的原理是:利用卷扬机作为主提升设备将船只从一级升船机提升至中间渠道,船只通过渠道内3米水深的浮力,自行行驶到渡槽、明渠和通航隧洞,再进入二、三级升船机,经过两次升、降,最终到达乌江下游完成通航。
与此同时,贵州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拥有世界上提升高度最大的垂直升船机——第二级提升高度127米,比三峡大坝有名的“超级电梯”还要高出13米。构皮滩发电厂工程管理部副主任袁晓斌形容,第二级升船机的实力相当于同时载著2,200辆汽车爬升42层楼。
此外,贵州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还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通航渡槽——三级升船机之间通航水深3米,通航渡槽最大墩高超过100米;该工程也是国内外首次采用隧洞穿越山体方案。
构皮滩水电站通航 贵州“黄金水道”恢复畅通
贵州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自2011年开工建设,期间克服了地质复杂,设备制造和安装调试技术难度大等困难,历时10年建成。而思林、沙沱水电站通航工程早于2016年11月30日试通航成功。2021年6月22日,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500吨级船舶“航电1号”试运行成功,标志着贵州北入长江的“黄金水道”恢复畅通。
贵州构皮滩水电站来往船只需穿过高处的山洞,在100多米高的中间渠道航行一段距离。2021年11月17日,一艘运载磷矿石的货船通过乌江构皮滩水电站中间渠道,驶向第三级升船机。
据贵州省地方海事局总工程师吴鹏介绍,构皮滩水电站实现通航之前,货物要通过水运运输到码头,通过翻坝运输系统转公路运输,然后再转水运,这种“公水联运”的方式增加了装卸货物以及公路运输的成本。
实现通航后,以一艘500吨级的货船为例,从贵州乌江渡至重庆涪陵实现一船直达,货物运送时间较原来的翻坝运输方式减少1至2天,运输成本上也能节约2万至2.5万元人民币(约等于2.4万至3万港币)。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阅读:
▼▼▼点击图辑看被誉为20世纪昆铁路通车历史和艰辛▼▼▼
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改变2千万人命运的成昆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