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瞇瞇眼辱华”消费者话事 商家只能“硬食”?

撰文: 呼延朔 许祺安
出版:更新:

近期在中国酝酿并急剧膨胀的“瞇瞇眼风波”,由食品品牌“三只松鼠”的广告而起,大陆媒体的表态基本都持中,归纳起来不外两点,一是坚决抵制“瞇瞇眼”式歧视,一是反对网暴个人。

实际上如果只以审美视角切入,这起辱华事件可探讨的角度实在不多。任何针对“辱华”的讨论都应有一个基本前提,即“辱”不“辱”华当然地、必然地要“华”说了算。至于甚么是“华”呢?商家标准很简单,消费者最多、最大声那个就是了。

瞇瞇眼被视为典型的“辱华”标志。(Instagram@Michel Gaubert)

至于“三只松鼠”事件就更为简单,不论动机为何,商业场域中就是这样,你无法用完全理性去要求每一个受众,“硬食”看似是这些企业唯一选择。

其实任何社会都有其主流的审美价值,但同时也必会因此对相对边缘、小众或个人化的审美趋势形成挤压甚至排斥。健康的审美应当是主流与多元和谐并进,绝不能有“一家独大”,就如在“瞇瞇眼风波”中,内地的主流媒体必须拿出相当的舆论资源,防止整个事件窄化为就某一生理特征的讨论,那将是无聊且危险的。

同时,这也是一次民族主义在舆论场中的大演练,其酝酿的内生风险可能也逐渐加剧,若到不可收拾无法控制的地步,会对公共政策等一些列政府行为形成裹挟。如何保持理性辩论,这是一个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