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国安法︱邓飞:学校教育要跟上 需有统一课纲教材和师资培训
港版国安法虽然已经开始实施,但香港的全面改革才刚刚开始,尤其是教育层面出现的问题,是时候直面和进行一场改革了。围绕这一话题,多维新闻记者专访了香港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非官守委员邓飞,由他来详细解读。此为访谈第一篇。
多维:从提出到正式生效,港版国安法带来的舆论关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在你的观察里,香港社会对于国安法的态度,有哪些阶段性的变化?
邓飞:香港的民情出现了两个极端,建制派士气大振,一扫过去一年来的憋闷。但反对派,尤其是有独立倾向的反对派,纷纷开始转变口风,为过去的言论洗白,开始说“我支持基本法”、“反对独立”等等,比如李柱铭、陈方安生等都频繁发声,称自己过去不是要搞独立,是拥护基本法的。还有一些人选择与暴力行为割席,这些都很明显。
多维:鉴于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的差异,两地在司法层面也存在执法惯性的不同。在港版国安法具体实施过程中,你认为会面临哪些挑战?
邓飞:我并不认为两地之间的法律体制存在本质上的矛盾。现在虽然内地是大陆法系,香港是普通法系,但大趋势是,全世界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逐渐走向趋同,而不是分离。正如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提到的,内地的刑事诉讼也是规定无罪推论,必须讲证据,这些最重要的原则,两个法系是相通的。
与此同时,就算是普通法系之中,也不是只看案例不重视法条。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这一类敏感而重要的法律范畴,实行普通法系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也都是法典化的。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并不仅仅是依靠普通法中的案例。所以港版国安法,其实与普通法系并不冲突。
我比较在意的一个问题是,落实港版国安法之后,会有很多香港人认为可以依靠这一部法典,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现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港版国安法只针对四个比较严重的罪行,颠覆国家政权、分裂国家、勾结境外势力和恐怖主义,并没有涵盖所有事务。
所以,不能寄希望于这部法典能解决所有政治上的不满,这种希望是不恰当的,港版国安法不是哈利波特的魔法棒。此外,其他该继续的事情还得继续。
其一,中央政府已经多次强调,港版国安法出台之后,并不意味着23条立法就不重要了,这个工作还得继续。
其二,本地原有惩戒暴力极端行为的法条也要重新激活,香港特区法律中有一个刑事罪行条例,能为处理带有政治目的的暴力行为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此外,本地的执法部门、检控部门和司法部门都要活跃起来,并不是说把所有事情全部交给国家安全机制就行。
其三,教育也需要跟上,不能说整个社会只有法律没有教育。教育是为了防范于未然,法律则是惩治于已然。除了学校的教育,还有整个社会的教育。当前,简单推行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法的教育远远不够,还应该依靠更广泛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阻止诸如港独极端思潮蔓延,让香港回归到本来的面目。如此,香港的经济和民生才能重新发展起来,整个社会不可能把所有精力放在政治事务上。
多维:香港教育局长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港版国安法生效之后将会在课程中介绍该法的一些重要内容。确如你所说,单纯依靠一部法律很难解决香港的所有问题,尤其是香港积重难返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具体到教育层面,怎么做才能起作用?重点应该包含哪些方面?毕竟只宣讲法律的重要性,还是太过表面了。
邓飞:港版国安法生效之后要在教育上功夫,这非常有必要,如果我们不教政治,反对派也会教,而他们传递的则是扭曲过的、完全不一样的版本。具体来说,教育方面应该注意几点:第一,港版国安法尤其要结合国家宪法和基本法来教,三方面结合起来才会有效果。教育局长说要纳入课程,他指的并不是要重新设立一个具体的课程,而是延续旧法,用香港的话来说就是“渗透式教学”,即把相关内容渗透到不同学科和课外教育。
我对这种方式持保留态度,因为如果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果的话,过去这几年香港也就不会发生那么多事。从2012年的反国民教育到去年的反修例游行,这八年来,香港的相关教育都是采取渗透式,没有独立学科和统一课程。
我还是认为必须要正规化、条例化以及系统化。简单来说,至少要在初中阶段开设独立学科。提供统一的教材、课纲和相关师资培训。当然,这种方式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问题,但比起碎片式的渗透教学,效果会好很多。毕竟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法都属于法学教育,技术含量要求相对较高,按校本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很多老师也没有受过法律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去给学生讲法律,就像让文科老师教理科科目,挑战太大。
如果没有统一的课纲、教材和师资培训的话,老师教出来的东西可能就完全变调了,这会衍生出什么样的后果,很难预测。举个例子,什么是颠覆国家罪?这在法律上有非常严格的定义,随着执法行动的开展,就会形成新的案例,这些新的案例也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这个过程要求很高的专业度,如果没有统一的培训,很多老师都不知道怎么教。定义都搞不清楚,大家只能望文生义,这肯定不行。
另一方面,香港的教育广义上说是一种价值教育和品德教育。这么多年以来,香港的青年都已经习惯了反对派的政治论述。这其中最大的特征就是把香港和中国割裂开来,看做两个完全不相关的社会实体甚至民族。这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已经成了习惯。面对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何种更好的方式,让价值教育和品德教育重新回归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表达上来,并且让青少年能够接受,这就是一个移风易俗的过程。
最后是传媒的教育。反对派媒体利用过去十多年的网络发展,把他们的论述更高效的传播给青年人甚至老年人,对他们进行大规模洗脑。客观来说,反对派媒体做的比建制派媒体不知道成功多少倍。就算他们释放的是非常明显的假消息,也会有人相信,尤其是年轻人。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做好媒体素养教育,教会青少年分辨网络媒体中流传的信息,什么是假的什么是扭曲过的,这些在学校教育里都要加进去。
远的不说,去年或者占中发生以来,反对派制作了许多高质量的传播产品,其中内容本身充满了误导和错误,但却有很多人深信不疑。最经典的一个案例是,反修例示威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三分钟短视频,一个卖肉的小贩对着镜头说,担心自己因为说错话就被押送回内地。这完全是睁眼说瞎话,但问题是,这个短视频非常成功,唤起了很多人的恐共意识。这个案例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这么明显的谎言,还会有人信?
所以,在青少年的教育上,媒体素养一定要跟上。除了以上提到的,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法的教育,思想品德和一国两制的价值教育以及媒体的教育之外,还有一个方面也需要注意。
这一点与价值教育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它引导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即要培养什么样的香港青少年?简单来说,香港的新高中课程其实多少有些重文轻理的倾向,这是全世界都罕见的,重视文科,理工科在衰弱。这是基础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必须做一个检讨。如果未来香港经济要转型,要发展创新科技,但理工科教育被落下了,情况能好吗?
问题说了好几年,2017年的时候,香港科学研究院院长徐立之教授就发表了一个报吿,猛批新高中课程导致选修理科的学生比例下降,这对香港的人才培养和经济转型十分不利,而且会带来政治后果。因为如果经济不能再上一个台阶,向上流动的通道就会停滞,这个通道关闭之后,过个五年十年,政治运动又会卷土重来。所以,关于新高中课程,是不是也必须做一些改善,而不是任由重文轻理发展下去?应当充分考虑到现在的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
多维:香港重文轻理这种现象具体是怎么出现的?
邓飞: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也不是刻意这样安排。为了减少学生的压力,没有安排很多学科数目,基本上就是中、英、数学和通识,再就是两到三个选修课。很少人选三个,一般都是4+2的模式,以前每个学生要考7、8门功课,现在只需要考6门,甚至有很多人只需要考5门。选修课中有文科、商科和理科。这三大类选修课,人数都很少,必修的四门课中、英、数和通识又挤占了很多时间。
再加上生源逐年下降,香港学位供应过多。这在内地是不可想象的,大部分内地城市,教学资源都是供不应求的,但在香港完全就反过来了。2000年参加香港会考的考生可能有8万人,到今天也就只有4万7了,几乎砍半。但学校的数量没有少,教师也没有少,这就造成一个结构性问题,无论是从学生总量的角度来看,还是分课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科,当然也包括理科的生源都是不够的。
这几年过度政治化的社会氛围,大家对通识教育科更加关注,如此一来政治氛围又更浓烈了,然后选理工科的人又更少了。还有就是香港的理工科经济没啥发展前途,香港基本没有理工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