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对方方的互联网暴力,谁应该负责?

撰文: 苏天泽
出版:更新:

武汉作家方方因为其记录疫情的“方方日记”,近来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支持者称她是“社会良心”,反对者批她给“国家抹黑”。对于一个人、一件事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很正常,因为社会原本就是多元的、复杂的,人性原本就是多面的、感性的,不同经历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原本不同。

唯一不能忍受的是,互联网暴力霸凌方方,对其发起恶毒攻击。这种虚拟世界里的“恶行”,人们不能轻忽,相关机构不能无所作为,应该依法给予相应惩处。

方方日记英文版已经开始预售。有网民因此指责方方抹黑中国抗疫工作。(互联网图片)

因为不堪互联网霸凌,至少是重要因素之一,少数心理脆弱的人选择了自杀,这样的案例各国都有。互联网霸凌只存在于虚拟空间,似乎威胁不大,但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有的人郁闷几天,一笑置之;有的人却很可能被互联网暴力击溃心理防线,个人生活遭受严重打击。互联网人身攻击其实与现实霸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会对受害者带来一定或严重的心理伤害,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恶行,并且互联网暴力更容易无法无天,引人向恶,因此更应该被公权力和法律严格规范。

近日方方接受学人公众号采访,在被问到“针对您日记的批评,常常越界到人身攻击、个人讯息泄露。这是否已经对您的生活造成了实际的困扰,您打算如何应对”时,方方表示:“网管们放纵这些互联网暴力,是他们不作为。那些攻击我的人,暴露我家住址,对我造谣诬陷,扒了我家几代人,这些为什么没有人管?我们的技术发达到可以精准遮蔽的地步,但对这样大规模长时间的互联网暴力,几乎长达两个月的辱骂造谣,为什么无人管?仅仅说不作为恐怕太轻了吧?今天还看到有人要组队来武汉杀我的讯息。”

方方日记的德文版。(互联网图片)

确实,如中国媒体所常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近些年,中国加强了对互联网的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安全法》在2017年6月就已施行。4月8日,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以“严厉打击互联网犯罪,共同防控互联网风险”为主题的新闻释出会,通报了中国检察机关打击互联网犯罪工作的情况。

什么是互联网犯罪?中国最高检新闻发言人王松苗表示,互联网犯罪主要是利用互联网、针对互联网和在互联网空间进行的各种犯罪,包括危害计算机讯息系统安全犯罪、电信互联网诈骗、互联网盗窃、互联网赌博、互联网侵犯公民个人讯息等。据统计,近年检察机关办理的互联网犯罪年均增幅达34%以上,可见互联网犯罪活动十分活跃。

现在中国的互联网犯罪以诈骗为主,但如对方方的互联网攻击所展现,互联网侵犯公民个人讯息的犯罪情况同样广泛存在,所有的互联网霸凌事件一般都会涉及这方面的情况,值得中国互联网管理机构严肃对待。在近一两个月对方方的互联网围攻中,她的家庭地址,几代家族情况都被网友曝光,显然这是对公民个人讯息的犯罪行为,但可惜相关的机构和个人都没有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

方方此前表示,“网管们”放纵这些互联网暴力。(互联网图片)

湖北公安机关对李文亮医生网上“传谣言”的训诫行动很快,一些网上批评言论被删除的行动也很快,但对互联网侵犯公民个人讯息的犯罪情况行动很慢,对互联网霸凌无所作为,这说明中国的网管机构还没有对互联网暴力采取足够重视的态度。这种情况应该改变了,什么是真正维护人民的权益,怎样才能遏制互联网霸凌和犯罪?中国公权力机关和个人都不应该只停留在言语阶段,而必须采取行动,将互联网违法者绳之以法。

当然,像现实世界的霸凌很难处理一样,互联网世界的霸凌更难应对。什么样的互联网攻击是犯罪,什么样的言语是霸凌?谩骂围攻言辞该如何被遮蔽?批判与言论自由的边界在哪里等?很多问题都不是如想象的那样容易界定、规范,与互联网暴力对抗,以后的路还很长。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在网上恶意公布公民个人讯息就是犯罪,方方和相关机构应该采取法律行动,让违法者受到公正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