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习近平首提“全过程民主” 上海学者抛三重解读
撰文: 褚文
出版:更新:
为期四天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结束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即赴上海视察,期间提到民主政治问题,强调中国的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
习近平2日在上海市长宁区一场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后说,“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习近平解释说,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
对于习近平提出的“全过程民主”,旅法学者,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在一场辩论中指,大众参与在西方和中国含义不同。在西方,大众参与一般指选票,选举中有投票权,表达自身意见;在中国,大众参与一般指民众可选出人大代表或间接选举,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去参与。
宋鲁郑认为,此时提“全过程民主”有三重含义:
一是四中全会提到中国之治,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的民主”有把这个目标具体化的作用。
二是习近平如此行为是在为“后特朗普(Donald Trump)时代”做准备。美国2020年大选,价值观牌可能成为美国对付中国的主要手段,中国需要提前布局,以自己的民主模式来应对未来的挑战。中美未来在价值观上的博弈将会很激烈。
三是,从更大的历史空间看,中国已经结束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时代,在成功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理论的总结和创建。他认为习近平提出的“全过程民主”应该是这个大的历史趋势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