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台湾新课纲碰上大陆新教材 两岸教科书点样教学童?

撰文: 多维新闻
出版:更新:

两岸学童9月都迎来新学期,但学生们会发现刚拿到的课本跟以往不同,两岸新版教科书都碰巧在这个学期上路。台湾推行的是“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简称“十二年国教”),其课程纲要称为《108课纲》。但这套课纲在去(2018)年审定时,便因历史观与国族认同的部分引起诸多争议,其中历史教科书写进“台湾地位未定论”,被视为对于“战后台湾主权归中国”的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也施行了新版教科书。这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本教科书内容有大幅度改变,内容上将具更“正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并强化青年的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意识,比如增加“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钓鱼台)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等内容。由上述可知,两岸新上路教科书在意识形态与主权的强调都受到外界高度瞩目,而其实际成效则非一朝一夕即可判断。
撰稿:卫木瑾

台湾南一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第一册)关于战后台湾政治史的大事纪,出现台湾地位未定论。(许陈品/多维新闻网)

于台湾而言,在教材强化台湾认同,并慢慢淡化中国文化的角色,可从1990年代谈起。当时在教改风潮之下,教科书的改版也是重点工作,1997年经李登辉指示,台湾官方主导《认识台湾》系列教科书在国中阶段实施,希望大幅提升对于台湾主体的认识。这套教科书后也随著九年一贯教育的上路而完成阶段性任务。之后于陈水扁任期,2006年施行的《普通高级中学暂行课程纲要》(《95暂纲》),持续淡化“台湾光复”的史实,并强调台湾民主历程。

虽然在马英九上任之后,先是搁置了陈水扁时代通过的《98课纲》,而后通过《101课纲》及其微调版,试图对台湾历史定位再进行调整,使课文论述合乎《中华民国宪法》,并重新将台湾史纳入中国史当中。但蔡英文上任后,立刻宣布废止马时代的课纲,《108课纲》又再度调整,影射质疑战后台湾复归中华民国的正当性,并将论调改为“台湾地位未定论”。

于是台湾的教科书就在政党轮替之下,进行反复的调整修改,台湾定位在往复的政治角力中越显模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跟著政党轮替摆荡,但青年学子的“中国认同”则屡屡下探。

中国新版教科书内容增加“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等字句。(互联网图片)

再将视角望向中国大陆,这次新版教科书带来些许意义。类似台湾的情况,大陆教科书此前已改采“一纲多本”的“审定制”。不过也正因如此,在一纲多本下,容易产生一种意识形态多种表述,甚至容易出现官方最不乐见的“历史虚无主义”。比如过往被官方视为“无产阶级重要作家”的鲁迅与革命领袖毛泽东的作品,在前些年纷纷在教材内容遭到裁撤,引起内地学者多次争论可见一斑。

也因此2017年7月,大陆政府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承接教材建设工作,办公室设于教育部,紧抓教材规划、编写与审定工作。在此背景下,鲁迅与毛泽东的杂文又重新回到教科书之列,并强化历史大一统观念、集体意识与爱国精神。换个角度而言,这些教材的编写某种程度也反映中国大陆面对地缘政治变化下的产物,看起来有其现实意义存在。

在两岸教科书的更迭变化中,加上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光受到教科书影响,家庭环境、教师教学特质与社会氛围都是形塑其价值观的重要来源。莘莘学子不见得全然会接受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内容,但作为政府所规范的统一基础教材,代表整体官方希望民众须有的态度,也体现出当前政治上的氛围。

台湾国民党籍立委林奕华曾公开批评新版课纲沦为民进党的“政治文宣”。(袁恺勋/多维新闻)

目前两岸关系的紧张与对立,多少也能从新教科书中嗅到味道。 在当前两岸关系的状态下中,台湾这方重新将主权定位争议写入教材,并加强台湾价值的论调,中国大陆则是将教材编写任务重新由国家主导,并强化国家意识。

两岸青年学子的意识形态建构,在教科书中走上了歧路。然而,青年个体对于世界观的建立,来源并不仅于教科书,两岸青年在现实世界的接触、交流和碰撞,远远超过了前面几个世代,因此在外部社会有机动态变化之中,两岸新版教科书的受教者将被形塑出什么样的政治面貌,都犹待时间进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