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官媒追打“投降派” 慎防矫枉过正堵塞言路
随著中美贸易战日趋白热化,北京表明会全力应对,不会就主权事宜退让,一众官媒都开火猛轰“投降论者”,言下之意是不应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可是,政府的确不应该要求所有人都是主战派,而应该体恤舆情,明白到个体遇到危机,最自然的选择就是避险。对于这样一个自然反应,政府一棒子打死是不合时宜的,较有建设性的方法是循循善诱,引导每个趋吉避凶的个体,理解集体团结的力量和前景。
强势“安内”论调是有必要的
在当局眼中,或者这种强势“安内”论调是有必要的。毕竟毋论官媒口径如何强硬,主旨都是集中在中国的巨大潜力和耐力,没有一家进取至否认美国现时仍是世界第一强国,手上的牌比中国多。正因中国处于防守态势,更加需要“信心管理”以保持内部士气,对于异见的包容度难免会下降,相反会更加著重“枪口一致对外”。
例如新华社便于6月8日刊文直指,要让散布投降论的人成为过街老鼠,强调这些人得了软骨病,丧失民族气节,鼓吹中国应妥协论调,混淆视听、扰乱舆情、涣散人心。实则“人心”的影响是实在的也是巨大的,单讲在现代经济体举足轻重的金融市场,即使并无实质消息,一旦任由悲观气氛漫延,资金将会加速撤离,汇市和股市都可能出现过度反应,无端增加政府宏观调控的成本。
非理性行为致“自我预言实现”
正所谓“三人成虎”,投降派大行其道的话,转而触发市场非理性行为,无异于“自我预言实现”。其实早在2018年8月,名为“孙立平社会观察”的公众号称:“如果贸易战打到极端,对于美国经济来说至多是重创的问题,而对我们来说则是生存问题。”之后官媒环球网即点名指责:“仗还没打,就有人要割地求和!”
如果坊间人士就这样抛出一个判断,说中国一定输得更惨,遭遇官媒反击似乎都是意料中事。新华社一文便特意“正告”,崇美媚美恐美者别再做美国政府霸凌的帮凶,别再试图用投降论瓦解中国人的抵抗精神,执迷不悟、一意孤行的前方是万丈深渊。至于如“孙立平春秋笔”公众号所指,美国打关税战和封杀华为,就只是“一个天天给你送花的人有一天突然不送了”,“你不能因此而责怪人家”,对个中恶意轻描淡写,怎么说都是有欠妥当,招致批评亦属正常。
避免盲目将“妥协”和“投降”混为一谈
可是在这场中美国运之争,当局也不能矫枉过正,否则可能会导致言路壅塞,妨碍有益的政策讨论。尤其是处于守势的中国有必要弄清楚,手上有甚么反制美国的牌,而这些牌效力有多大,例如贸然断供稀土过于损人不利己,美国亦只会烦恼一阵子,那不如用逐步加强审批和管制,以作为长期谈判筹码之用。如果一味“宁左勿右”,对其他意见充耳不闻,恐怕会有走上剑走偏锋的风险。
总而言之,官方要把握好引导舆情的力度,避免盲目将“妥协”和“投降”混为一谈,把异议者统统打成投降派。于此官方宣传系统需要分辨清楚,在“投降派”的大帽子下,当中有不同动机和形形色色的立场,应该按个别意见取长补短,这样做才有助于拟定更为有效的应对办法,并且为官方的立场和行动,争取更大多数的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