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粮草充足”打持久战 白宫禁令牺牲商界能长远吗?
美国近日祭出华为封杀令,以Google为首的企业逐一宣布“断供”华为。中国对此未见随对方节奏起舞,不论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抑或是华为创办人任正非,都反复提到要有“持久战”的觉悟,言下之意是不争战术上一日之长短,而是放眼于长远战略上十年廿年的国运之争。
华为凭甚么打“持久战”呢?任正非自言早就预见终会遭遇美国打压,所以在芯片设计和作业系统方面做了“备胎”。一旦美国禁令切断外部供应,绝对会影响公司运作和利润,但不会到了“见血封喉”的地步,此因华为坐拥长达一两年的芯片储备,有足够弹药应付围堵封杀,而华为亦早已制作和试行自家“鸿蒙”作业系统,用意正是要抵抗美方杀著。
坊间有人指出,即使华为能够闯得过芯片关和OS关,由5G传讯装置到电脑CPU,由芯片设计软件到芯片设计框架,任何一环一旦遭切断,同样会导致运作有瘫痪之虞。确实当下美国禁令正产生相当效力,导致某些关键供应商“终止”与华为合作,不过做生意本来是互惠互利,断绝来往是“七伤拳”,禁令无异于要美国商界牺牲自己来成全白宫的政治目的,问题是美国商界会跟从白宫走多远走多久呢?
微软发公开信向白宫“进谏”
“持久战”的意义在于有战略耐性和定力,相信以中国和华为的实力,不乏受禁令影响的外商会站到自己一边。微软公司虽然暂停与华为签新订单,但同时维持原有业务往来,兼且还发公开信向白宫“进谏”,指禁令可能会适得其反,重挫美国的科技发展。又如5G镭射通讯装置生产商Lumentum,宣布执行禁令后便需要大幅下调盈利预测,而实则华为是一众美国电子零件商的大客户,占其销售额可以高达三分一到四分一。
白宫或者不再“投鼠忌器”,以收短期战术效果,但企业为长远计难道不会“爱惜羽毛”吗?有众多外企传出断供华为后,又纷纷“辟谣”澄清,包括德国英飞凌、日本Panasonic和日本东芝等等,另外一些则强调正在调查厘清当中,其间保持供货正常,例如台积电便采取“拖字诀”。由此可见,尽管禁令一时间弄得风风火火,但长此下去,各大企业摸清禁令“长臂管辖”的尽头,难道不会“找办法”继续赚华为的钱吗?
禁令对中国补短板有催化作用
即使设想最坏情况,美国封杀令彻底而全面,华为局部业务受重创,要置其于死地恐怕还差得远。华为的5G电讯设备确实品质优良,部份更持有独家专利,外企反而要掉过头来购买使用权,甚至目前只能够依靠华为发展5G基建,如此就确保海外业务不至于一笔勾销。更不用说在自成一角的中国市场,华为背后有国内14亿名消费者,足以在艰难时刻支撑公司运作和盈利。
根据“持久战”的战略目光,最关键的始终是补上短板,重整自家主导的供应链,这方面禁令反而有催化作用。中国有自己的互联网体系,要引导APP制作商配合“鸿蒙”不是难事,同时也有自己的电讯零件供应链,扶持中芯国际之类本地芯片供应商本就是国策,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相比六四后各方围堵、九十年代“三角债”和经济过热,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承受压力”,手头有更多选项“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