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中方白皮书揭谈判秘辛 美国踩“政治红线”致破裂

撰文: 赵观祺
出版:更新:

中美贸易谈判面临流产,事情走到这田地,据中方所发表白皮书,首先是美国“采取霸凌主义态度和极限施压手段”,用边打边谈的方式胁迫中国,如此步步进逼已令北京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其次是美国不取消贸易战开打以来所加征关税,无异于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派兵”留守直到华府满意为止,几乎就是任由对方摆布,予取予携。

6月2日,中方发表有关中美贸易谈判的白皮书。(视觉中国)

签不签协议都似无分别

贸易谈判讲究的是互惠互利,但要令一纸协议得以长久生效,双方都需要建立政治互信,从而确保有相信对方承诺的理由。在中方眼中,美国一年来都拿著大棒来势汹汹,谈了又推翻,推翻了又喊打喊杀,面对这样的谈判对手,即使满足其合理诉求,也难保对方不会随时再度发难。既然礼尚往来行不通,北京进而判断签不签协议都似无分别,那就不如好好打一场吧。

其实华府不可能不明白,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所有主权国家都要向国内民众交代对外交涉结果,美国如是,中国也如是。然而事实证明,美国不单屡次于关税战线升级战火,更广为开辟新战线,号召盟友对中国电讯业龙头赶尽杀绝,更计划针对一批中国高科技企业如海康威视,作出精准打击。华府一而再,再而三企图公然“欺侮”中国政府和企业,损害中国利益,试问又如何能预期中国民众会乖乖妥协,任由外国踩在头上呢?

经济从来就和政治挂勾

各种经济活动都是通过组织力量作资源分配,经济从来就和政治挂勾,这一点在中美贸易谈判也不例外,差别只在于如何界定谈判所涉及的“活动”类别。中国的方向非常明确,就是集中在对外贸易范畴,谈商品采购、知识产权保障和市场准入,而这一切的前提必然是中国的发展利益和步伐。然而北京在谈判过程中,却发现美方认定广阔得多的谈判范畴。

中方白皮书即提到,美国“坚持在协议中写入涉及中国主权事务的强制性要求”,而有港媒即引述消息来源,指华府在最后一刻加入新要求,部份“直接影响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其中两项分别是完全开放互联网,以及就云计算企业必须在华贮存所有数据,放宽相关规定。这些要求正好解释了为何白皮书会特别提到:“中美双方都应看到并承认国家发展的差异性、阶段性,尊重对方发展道路和基本制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2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资料图片)

“一国的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

中美贸易谈判陷于僵局,北京认为美方“坚持不合理的高要价”是原因之一,贸易逆差没可能单靠巨额采购消除,但最关键的原因仍在于美方踩中了中国的“政治底线”。在中方看来,华府已经不是“在商言商”,而是以欧美西方的社会治理准则,强制中国遵从并改变现行体制,兼且无视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定位,以及人均收入未达高水平的事实,勉强中国开放有待发展的产业领域,致使强大成熟的西方企业可以长驱直进。

“一国的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中方在白皮书再次强调这一条磋商原则。实则整份白皮书除了表明中方观感,指控美国才是“出尔反尔”的一方,同时正亦是划下3条“政治红线”:在谈判桌上需互相尊重,双方才有执行协议的政治互信;协议内容当然亦要平等互利,国内民众才会理解和接受;最后是无论如何都好,就贸易谈贸易还可以,如果想越界触及管治体制和发展模式,那就不必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