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谋划产业链“去中国化” 北京未堕“闭关锁国”陷阱

撰文: 赵观祺
出版:更新:

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对外宣传,说从中国收回来的关税,足以补贴美国国内受影响的商家和农民。不过有外媒报道,美国征收数以百亿美元计的关税,大部份都是由美国本地进口商缴纳。然而问题是,即使白宫对外提出一大堆“另类事实”,但内部应该对征税实情了然于胸,明白到进口业界正承受巨大压力,未见得能要求在中国的生意伙伴分担,更有可能需要转嫁予美国消费者。

习近平在江西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新华视点)

美国打关税牌“砸自己的脚”?

骤眼看来,美国确实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玩征税游戏最终还是征收到自己头上来。可是白宫的思维导向早就由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转变为你输我赢的贸易战争,而战争必然会有伤亡付出,差别只在于成本损耗会否换来更大的利益。对美国贸易鹰派而言,中国成为全球化产业链的最大赢家,“侵害”美国利益,而关税只不过是“矫正错误”的手段,由谁支付并不是关键问题。

按此思路运作,最理想的状况如下:美国的进口商以至消费者都感受到关税压力,但矛头不是指向发动贸易战的本国政府,而是已经不再便宜的中国商品。于是美国进口商会寻求“中国以外”的货源,下游生产商会迁移至“中国以外”的经济体,美国消费市场也会转而购买“中国以外”的商品。美国鹰派寄望借由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从而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打击华为以剥离“中国原素”

近月特朗普已透露,贸易协定大可连带处理华为风波,表明两条战线密不可分。华府大概看准华为是中国少数能“走出去”的龙头企业,故意以其作“样板”大打“国安牌”,一则可以借此引导美国民众情绪,抵销开征关税的负面舆论,制造一个大打贸易战的理由,二则与打“关税牌”原理一样,通过封杀华为,企图从全球高端芯片、电讯和手机产业链,剥离“中国原素”,堵截中国的产业升级路径。

毋庸置疑,中国对全球化经济贡献显著增长,同时亦从中获得巨大经济发展成果。可是按目前综合实力仍比美国低一截,假如中国为一时意气,仿效美国的攻势作全方位还击,如以“封杀苹果”应对“封杀华为”,或以“切断稀土供应”抵制美方额外关税,无异于是自绝于全球化供应链,正是踏入白宫“去中国化”的路线图,拖慢自身产业、技术和市场的升级发展。

Google宣布“断供”华为后,华为便开始筹划“自产”系统。(视觉中国)

以实力与改革证中国不可或缺

中美国力之争讲到底是经济和科技基础的比拼,贸易战仅是其中一道起伏波浪。正如中国过去两年的回应,最重要的是保持竞争优势,以确确实实的生产力说服各方,中国是全球化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员,如此关税打击亦只能作一时三刻的扰乱,美欧日商界长远而言都会以自身利益为依归,与美国鹰派分道扬镳,另寻蹊径以保持对华生意联系。

正因有此战略眼光,即使中国官商不断强调要有“长征”精神,不怕围堵封杀,但从来都反对“闭关锁国”的论调,反映其不会随美国打压而起舞,跟著华府的好战调子走,堕入“去中国化”的陷阱。不论美国如何出招,中国仍会保持扩大进口的步伐,在金融重工等领域逐步开放市场,并改善法规以保障知识产权和降低外资准入,长此下去华府可能会发现,“去中国化”反而弄巧反拙成“去美国化”,将全球经济领导地位拱手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