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心脏瓣膜有问题躺平又喘不停?延误治疗或致心脏衰竭
许多人上了年纪之后,走没几步路就感到上气不接下气,喘个不停,有时候甚至连躺平休息都气喘吁吁,当心!
这可不是体力衰退,台湾嘉义基督教医院心脏外科主任陈胤嘉警告,若本身心脏有瓣膜问题,却未积极治疗,出现躺平也很喘的症状,很可能已心脏衰竭。
心脏衰竭7大常见前兆(按图👇👇👇)
相关文章:心脏病|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全因心脏无力?细数心脏衰竭7大前兆
主动脉、二尖瓣膜出问题 心脏需超负荷工作恐导致衰竭
心脏就如同马达,心房、心室之间的阀门称为瓣膜,若瓣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血流不完全,进而引发其他问题。除了先天性的缺损(如少一瓣),瓣膜可能会因为老化退化、风湿性心脏病、急性感染、其他疾病等导致异常。台湾陈胤嘉医师说明,其中退化最为常见,因年纪大会出现瓣膜钙化、周边组织疏松或萎缩,或连接瓣膜的腱索脱垂;少数患者会因为冠状动脉疾病或其他疾病导致心肌扩大,也会影响瓣膜结构。
心脏有四个瓣膜,但较容易出现问题的为主动脉瓣膜及二尖瓣膜。台湾陈胤嘉医师表示,通常瓣膜异常,会使心脏输出的血液量不足,心脏必须变得肥大且更卖力运转以提供足够血量。而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就容易出现心律不整、喘、体能下滑等状况,若出现晚上躺平会喘、或睡到一半喘到醒过来,就表示瓣膜造成的心脏衰竭已经需要处理,不过,很多人会认为是正常老化而忽略。
相关文章:【心脏病】气喘肚胀难集中可能心脏衰竭?左右症状不同程度分4级👇👇👇
根治瓣膜靠手术 高风险患者适合经导管置换手术
瓣膜该如何治疗?陈胤嘉医师表示,目前唯一能根治的方式就是手术,但并非人人都需要手术,需要根据病人的身体条件、体力、年纪等综合评估风险;若已出现症状,再考虑介入。举例来说,年轻患者、体力好又有运动习惯,便可借由药物控制,不必立刻进行手术。
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胸手术、小伤口手术、微创手术。台湾陈胤嘉医师指出,二尖瓣膜会以修补为主,不适合修补才考虑置换;而主动脉瓣膜无论是狭窄或是逆流,通常会进行置换手术。
1. 传统开胸手术
伤口大,胸骨愈合恢复期较长,但手术风险较小伤口手术低,较适合进行复杂性手术。
2. 小伤口手术
不用打开或只需打开部分胸骨,伤口约4-6公分,术后恢复快,适合年轻、低手术风险的患者。但限制较多,若心脏位置太深、肺部有沾黏者较不适合。
3. 经导管瓣膜置换
从鼠蹊部或颈部的血管放导管进入,利用支架撑开狭窄瓣膜,固定在原本的瓣膜上。通常适用于不适合传统手术、年纪大、肺功能差、体能虚弱等高风险者。
相关文章:心脏衰竭|容易累、动一下就气喘不舒服 注意3种心脏衰竭警号👇👇👇
新型牛心生物瓣膜 加入二次置换手术设计
而用来置换的心脏瓣膜,主要分为金属瓣膜及生物瓣膜两类,生物瓣膜指的是以牛心、猪心组织做出的人工瓣膜,与人体组织较为接近。陈胤嘉医师提到,人工瓣膜有其寿命,目前金属瓣膜年限约40-50年,但必须终身服用抗凝血剂,避免形成血栓,若有组织向内生长影响瓣膜功能,也仍有二次手术的风险;而生物瓣膜虽只需服用3-6个月的抗凝血剂,但年限最多到15-20年左右,若病人还很年轻,也会面临二次手术问题。
随著科技进步,人工瓣膜也不断进步,生物瓣膜使用年限愈来愈长,新型的牛心瓣膜设计则加入考虑二次手术的可能性,发展出利用球囊将原本框架撑开,再放入适当大小的经导管型瓣膜。陈胤嘉医师补充,瓣膜的大小与病人体重相关,若体重较重者,小型的瓣膜恐无法支撑其血流量。
已知有瓣膜问题应追踪 心脏衰竭建议手术治疗
然而术式及瓣膜选择多元,有些民众难以立刻决断。“通常没有急性危机,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讨论跟思考,是否可以用药物多控制几年再换。”台湾陈胤嘉医师提醒,微创或经导管手术的确是趋势,也有潜力发展到不止高风险,连中低风险病人也可以适用,然因每位病人状况不同,手术方式必须与医师讨论,包含体力、经济状况等,选择最符合自身条件的方式。
心脏衰竭的主要成因及风险因素(按图了解👇👇👇):
相关文章:【心脏病】气喘夜咳当流感大件事!做家务也气喘心脏衰竭第3级
台湾陈胤嘉医师提醒,若知道自己有瓣膜问题,建议追踪治疗,以掌握瓣膜状况。陈医师分享一位60岁左右的男性,患有主动脉瓣膜狭窄,一直以药物控制,虽已出现症状,却抗拒开刀。后来在家中晕倒、心因性休克,紧急送往急诊抢救。所幸及时装置叶克膜稳定病情,隔日进行主动脉置换手术,当天晚上就脱离呼吸器与叶克膜,10天后便出院,恢复状况良好。
“在大家想像中,心脏手术非常恐怖,但更恐怖的是如果没适当处理,反而可能需要承担心脏衰竭恶化或猝死的风险。”台湾陈胤嘉医师呼吁有瓣膜问题的患者,一定要定时回门诊追踪检查,若出现晕厥或心脏衰竭等症状,就建议可开始与医师及家人讨论手术时机及方式。
【本文获“健康医疗网”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