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胃药治胃痛恐致胃炎悄悄恶化?医提醒找出胃炎致病原对症治疗
人体的皮肤会因受到刺激、病菌感染而出现发炎红肿伤口,胃部的黏膜细胞也一样!身为消化系统的前线,胃部表皮黏膜组织若经常接触刺激性饮食、药物、烟酒等不良物质,甚至情绪与压力导致胃酸分泌过多,都可能引发胃发炎。
但胃部的发炎不像皮肤一样显而易见,而是用疼痛和不适感显现,甚至无明显症状,若疏于保养及治疗,长期慢性胃炎还可能恶化为胃癌!因此,及早厘清胃炎成因,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是养胃重要的一步。
容易发生胃癌的五大原因(按图看清👇👇👇)
相关文章:胃癌|一文认清诱发胃癌5大原因!切勿长期熬夜、睡前吃宵夜
常胃痛要小心! 急、慢性胃炎差在哪?
台湾联安预防医学机构联安诊所超音波室主任杨建华医师说明,胃炎可分为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胃位于人体上腹部,当上腹出现绞痛、痉挛,且恶心想吐的感觉来的急又快,就可能是急性胃炎。急性胃炎一般3-5天就会缓解,但若引起胃炎的原因不断出现,像是持续饮酒、吃伤胃的刺激性食物,胃的红肿伤口反复被刺激、没有好转,急性胃炎就可能演变为慢性胃炎,产生胃闷、腹胀、消化不良、易饱等症状。
台湾杨建华医师分析,长期慢性胃炎会破坏胃部细胞,当胃炎没有妥善的处理治疗,长久下来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胃出血、胃穿孔与胃癌发生等。若慢性胃炎合并幽门杆菌感染,胃黏膜受损后,胃壁细胞和胃主细胞也会被破坏,且一旦数量减少后就不会恢复,形成萎缩性胃炎,接著可能出现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是胃的癌前病变,必须定期追踪检查。因此,有胃幽门杆菌感染时,必须尽快吃药杀菌。
6大养胃指南(按图了解👇👇👇)
相关文章:胃酸倒流|大鱼大肉、三餐不定时致胃酸分泌失调!必读6养胃指南
吃胃药压胃痛 恐致胃炎悄悄恶化
台湾杨建华医师表示,一般人遇到胃部不舒服,有不少人会选择直接服用胃药缓解,但须留意若长期服用,胃药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影响胃部健康或引发副作用。如含有钙、铝离子,则可能导致便秘;含镁离子可能致腹泻;若其中有碳酸离子,和胃酸作用会引发胀气或打嗝。长期服用胃药也可能改变胃部酸碱值,使得肠胃道菌丛失衡。
在服用胃药时,建议仍需由医师诊断处方较为安全。更重要的是,当有胃炎情况时,要找出根本原因对症下药,而不是只一味自行服用胃药舒缓症状。如此一来,才不至于让胃炎恶化,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发生。
台湾杨建华医师分享个案,曾有1名40多岁的电子公司高阶主管,因胃闷、发胀不舒服愈来愈频繁而前来就医,检查后确认他已罹患萎缩性胃炎。问诊后发现,病人2年前就已在外院诊断出慢性胃炎并发现幽门杆菌感染,但他没有定期回诊治疗,且抽烟喝酒、重口味饮食习惯仍旧不改,胃痛时就吃胃药缓解,才使得病情变严重。因此我建议他须戒烟戒酒、除菌治疗及改变生活作息,目前症状也已改善,并持续追踪。
▼改善肠胃问题穴位(按图 👇👇👇)
相关文章:肠胃穴位|治便秘胃酸倒流6大穴位 肚脐有个万用穴8类人不宜?
上腹疼痛可能原因多! 宜检查找出原因
台湾杨建华医师提醒,上腹部除了胃部及十二指肠外,还包含肝脏、胆囊、胰脏等器官,就连心脏问题也可能导致上腹不适。因此若疼痛点位在上腹部,要尽快厘清原因,找出病源。在经过问诊及理学检查后,若怀疑是胃部问题时,再搭配胃镜、幽门杆菌吹气检查、抽血检测,也可进行胃蛋白酶原检验,了解胃黏膜状况以进行治疗。若是轻微的胃发炎,透过饮食与生活型态调整,良好习惯持之以恒,大都能改善胃部不适。
台湾杨建华医师强调,胃发炎成因多,如饮食、药物、病菌感染等会破坏胃部黏膜而引起,但也别忘了情绪压力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也会使胃部黏膜保护力变差!生活中我们可以尽量避免过辣的刺激性饮食,远离烟、酒、浓茶、腌渍品等会造成胃黏膜受损的成分养胃,并养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将酸性水果如菠萝、橙留在饭后食用避免伤胃,才能让胃部保持长久健康。
延伸阅读:
【本文获“NOW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