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型手汗约40岁后逐渐改善?严重手汗与心肺功能消化道阻塞有关

撰文: 健康2.0
出版:更新:

许多民众都有手汗困扰,尤其一到夏天,双手更是容易湿答答。台湾中医师李琪表示,一般人紧张时多少会流手汗。

但若平常就会冒手汗,紧张冒得更多,甚至到看得见汗珠,或弄湿物品的程度,代表手部出汗较为厉害,而手汗多的现象多与心肺功能较弱、消化道阻塞有关。

手汗症型别(按图了解 👇🏻👇🏻👇🏻)

+5

先天型手汗约40岁后会逐渐改善

李琪指出,手汗症分为先天型和后天型,先天型的手汗大多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在30岁前手汗可能会愈来愈严重,40岁后会慢慢改善。后天型手汗则是由特殊原因造成,如甲状腺亢进、糖尿病、更年期等,后天型除了手汗增加,全身的出汗量也会变多。

绝大多数的手汗是属于先天型,在感到紧张、焦虑和压力大时情况会更加明显,现代医学认为与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有关。由于手汗症并不算一种疾病,因此普遍认为当手汗影响到生活品质,才需要积极治疗。

严重手汗与心肺功能、消化道阻塞有关

而中医观点来看,严重的手汗与体质偏异有密切相关,若能遵守医嘱、尽早治疗,除了能收到不错的疗效,还可以顺便改善潜在的身体问题。李琪补充,她认为手汗多的现象则可以归因于心肺功能较弱或是消化道阻塞。

“汗为心之液”,中医认为汗水的分泌与“心”有关。“心”与“肺”这两个器官掌管体表汗孔的开阖,当身体虚弱、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或心肺功能较差时,心肺对于汗孔调节能力就会变弱,手汗就会增加。像这种因为汗孔开合调节不佳,导致汗水容易流出来的情况,中医称为“表虚”。

李琪补充,除了汗孔开合容易让汗水流出,“热”也会容易出汗。“热”除了来自于外界的气温,还会从身体内部产生。而体内最容易生热的地方,就是来自消化道。

消化道是由“胃”和“大肠”掌管,属于多血多气的阳明经。当有便秘、胀气、消化不良等问题导致消化道阻塞,就容易让阳明经产热上火,使体内的热源增加,出汗量也就跟着变多。

综合来说,心肺功能较弱的人会容易有“表虚”,让汗水容易流出体外;而便秘、胀气、消化不良等消化道阻塞,也会增加体内的热源,使汗水分泌增加。临床上治疗会依照每个人的体质,加强这心肺、消化道的处方用药,改善表虚和消化道阻塞,使手部出汗慢慢变少。

相关文章:【手汗多】4类体质多手汗拖手好尴尬!3大食疗或用盐水浸手5分👇🏻👇🏻👇🏻

+12

治疗搭配生活型态调整可达最佳疗效

李琪提醒,病人在治疗阶段也务必戒除含咖啡因饮料,避免炸、烤、辣、大量的辛香料食物,勿在身体或手潮湿的情况下吹到风,也应多休息,不要过度疲劳,不节食、不挨饿,并与药物相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延伸阅读:

“汗疱疹”是湿疹的一种,手脚都会有!医师告诉你“发病原因”

【本文获“健康2.0”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