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进入低温环境后2小时最容易中风?3招保暖避免血管瞬间收缩

撰文: Heho健康
出版:更新:

过了一个周末的好天气,这周又要开始变天了,又冷又湿的天气,让体感温度更低。而在气温差异大的时候,也是最容易中风的时候,而且真正中风的警讯,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进入低温环境后的2~3小时,最容易中风

根据台湾国民健康署资料显示,最容易中风的时间,是“进入低温环境后的2~3小时”。

▼ 中风常见症状(按图 👇👇👇)

+3

相关文章:日主播突食螺丝中风先兆?FAST口诀速判断争取黄金3小时

很多人一定疑惑,为什么不是进入低温环境的“瞬间”,而是“2~3小时”呢?因为进入低温环境2~3小时之后,会感觉“没有那么冷了”,但在进入低温环境时,血管瞬间收缩造成的“血栓”,这时候也差不多已经堵塞血管、准备造成中风了。

但由于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没那么冷了”,所以这时候反而忽略了身体中风的警讯,比如头痛、头晕、身体变得不那么灵活、讲话变得不太清楚等,错过了中风的黄金救援时间。

相关文章:血栓|起床头晕夜精神饭后超眼瞓!4个血浓稠警号小心血栓易中风👇👇👇

温差是最大杀手

不过身体在进入低温环境后,的确会调节体温,也会做其他的保暖措施来让自己变得温暖,应该是更不容易中风的时候。

但“温差”还是一个最可怕的杀手,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的原理,而其实血管也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所以在日夜温差大、特别冷的时候,就是容易让血管剧烈收缩,诱发血管斑块剥落、造成血栓而中风的时候。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尽可能的降低身体感受到的温差,像是很多人只会在“感觉冷”的时候,才开始穿上厚衣服、开暖气,或是用暖暖包等各种方式来保暖,只要感觉身体暖起来,就很容易觉得已经“没事了”,其实自己无意中创造了“温差”而不知道。

正确保暖的3步骤(点击下图看清👇👇👇)

+10

一、随时随地保暖头颈部

因为人是恒温动物,体内的“核心温度”会一直固定在摄氏36.5~37度左右,而身体会透过流汗、血管散热、发抖来维持核心温度的平衡,所以正常来说,即使外面很冷,胸口、腹部也会维持一定的温度。

但头颈部的血管多,又有很多重要的血管聚集,如果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脑部,发生时间快、抢救时间短,所以台湾三军总医院脑中风暨神经重症加护病房主治医师周中兴也提醒,建议可以一直戴著帽子保暖头部、并围上围巾保暖颈部,让血管不管怎么进出低温环境,都能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下,不要因为温差而剧烈收缩。

二、多喝水

而血管剧烈收缩会造成中风,是因为血管收缩的时候,斑块会跌落、堵塞住血管,而会有斑块,是因为血液的黏稠度特别高,通常是因为天气冷、体内水分不足造成的。

所以在进到低温环境的时候,反而要注意多喝水,让自己的血液黏稠度降低,比较不容易形成血栓。而喝水的水温也不要太烫、太冰,建议要跟体温差不多,反而更容易让身体吸收。

三、注意中风的早期警讯:头痛、头晕、疲倦、讲话不清楚

另外,很多人知道中风会有脸歪嘴斜的症状,但低温时造成的头痛、头晕其实也可能是一个警讯,如果在寒冷的时候,又常常觉得头痛、头晕,甚至是容易疲倦、讲话不清楚,除了赶紧戴上帽子保暖之外,建议让自己坐直、闭目休息一下、并多喝水,不要再让动作扰乱血液,可以稳定下来。

相关文章:【每日3分钟】防血管老化只需2个简单动作!身体前屈即测血管年龄👇👇👇

+12

相关文章:血液循环|脚水肿心脏血液循环差 4个小测试睇手心就知肝出事?👇👇👇

+4

延伸阅读:

当心晕眩伴随恶心想吐,可能是小脑中风

【本文获“Heho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