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提早1小时上床睡觉降患抑郁症风险 在这时间就寝减少40%

撰文: 运动星球
出版:更新: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地方采取居家防疫措施,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与学习模式,也影响生活习惯,许多人甚至作息日夜颠倒,养成晚睡的习惯。

现在陆续回归职场、学校的规律作息,是不是作息仍紊乱、感到有很大的压力、也影响了情绪?根据2021年5月发表于《美国医学会精神医学期刊》的一项研究指出:改变睡眠时型,提早1小时上床睡觉,可大大降低罹患重度抑郁症的风险。

提早1小时上床睡觉降患抑郁症风险?👇👇👇

+5

该研究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麻州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等校学者合作进行,过去研究已证实睡眠时间与情绪间的关联性,但为了了解改变睡眠时间是否真正具有保护作用,即睡眠时型。研究者使用23andMe基因测试公司及UK Biobank生物医学数据库的资料,探讨基因变异如何影响人们入睡和醒来的时间,样本数高达85万笔,其中有受访者会配戴睡眠追踪器或填写睡眠偏好问卷,后续再进行如遗传资讯、匿名的医疗处方纪录及重度抑郁症诊断的调查。

整体而言,受访者平均睡眠中点是凌晨3点,意味著于晚上11点就寝,并在早上6点起床。结果发现,睡眠中点每提早一小时,罹患重度抑郁症的风险就会降低23%,举例来说如果一个通常在凌晨1点上床睡觉的人,改为在午夜12点就寝并保持相同的睡眠时间,风险就可以降低23%;若就寝时间再提早于晚上11点,更可减少约40%的风险。

忧郁与失眠互为因果

台湾长庚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刘嘉逸说明,忧郁与失眠两者互为因果关系,抑郁症个案通常有睡眠障碍,除少部分人是嗜睡外,大多呈现失眠症状,而“早醒”更为评估抑郁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当睡眠不佳时会造成身心的危害,甚至会导致情绪不稳、易怒。因此失眠可视为抑郁症的危险因子。

每个人内在生理周期与外在日夜周期本来是有对应的,大脑内会分泌一种为褪黑激素的贺尔蒙,当太阳下山,眼睛感受不到阳光时,褪黑激素会逐渐升高,在半夜2-3点时达到最高点,随著早上天亮降低,直到晚上八点又开始分泌,让人产生睡意。但在灯照的发明及电子产品使用频率升高的情况下,睡眠时间往后移,进而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出现彻夜难眠、精神不振或忧郁等困扰。刘嘉逸建议,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不熬夜,尽量11点前就寝,不仅降低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对身心状态也有帮助。

相关文章:睡眠穴位|疲倦却不能入睡? 睡前按6穴位放松身心头顶发热为准👇👇👇

+10

提早就寝时间4技巧

台湾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说明,如果已经晚睡一段时间,想将就寝时间提早,可以有一些动作:

1. 设闹钟,预计就寝时间的半小时或15分钟前提醒“该睡了”,让心里被预告。
2. 不再看手机或电视,可以听放松的音乐或拿本书或杂志看。
3. 倒杯水放在床边桌上,如不想睡也没关系,继续躺在床上闭著眼睛。
4. 预定睡的时间一到就关灯或只留一盏小灯。

叶雅馨表示,习惯养成通常要一段时间,所以可允许自己有3天到1个星期去适应调整。尽量让白天保持明亮、夜晚则维持黑暗,可步行或骑单车上班,晚上把电子设备调暗。

如果家里有就学的孩子,想协助他调整睡眠时间或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注意晚餐不要吃太多甜食、要睡觉时不要有电视干扰声或亮灯、手机不要放床上或旁边。对孩子有所要求是必要的,但也必须有增强鼓励的方式,例如上学日如果按照规矩早睡,周末时可以做他喜欢的事(上网时间延长1小时、允许玩游戏、有同学朋友来家里玩桌游、或吃喜欢的食物点心…)。当然,要养成早睡习惯前,最好和孩子先沟通一起建立约定。

延申阅读:

小腿、脚底一跑就痛 严重恐是疲劳性骨折

“身体顾的好,环游世界没烦恼” 关于乐龄族群的运动与健康

【本文获“运动星球”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