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三高、脂肪肝年轻化已成常态?一文看清青壮年健康危机
还在以为慢性病是中老年人才需要担心的事吗?专家警告,“慢性病年轻化”正成为新常态,从三高、脂肪肝到代谢症候群,30初头岁的年轻人,健康状态逐渐亮红灯,但却被误以为是工作累、压力大。
根据台湾国健署资料,近年来青壮年族群的代谢性疾病诊断率持续上升,显示慢性病已不再是高龄族群的专属。有健诊中心即发现,30~40岁的受检者已有明显比例出现血脂异常、肝功能偏高、血压与血糖异常等代谢失衡迹象。
身体四个异常症状,可能是高血脂上身(按图👇👇👇)
相关文章:高血脂|朝早起身头晕午餐后困倦 身体4异常症状现象可能已中招
揭露青壮年健康危机!一表看出慢病风险
台湾王浩恩医师表示,现代人高工时、高压力、长期外食与久坐习惯,正是慢性病年轻化的主因。高压生活让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造成内分泌与代谢系统负担,出现疲劳、睡不好等状况。
加上缺乏运动、晚睡熬夜与高热量饮食,让“表面年轻、内在老化”的情况愈来愈普遍。“许多来自科技业、金融业、创意产业等高工时、高认知负荷的年轻工作者,虽然年纪轻轻,却已有代谢症候群前期或相关风险因子累积。”
王浩恩说明,年轻的身体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因此往往在疾病被发现以前,并不会有明显不适感,但当症状出现时,通常代表已经累积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已经进入慢性病发展阶段。
抗衰老食物有哪些?抗老化饮食原则(按图👇👇👇)
相关文章:长寿秘诀|饥饿感有助延长寿命、减缓老化?8大营养素助抗氧化
响应“30+成人健检”,落实预防慢病战略
面对慢性病年轻化,台湾卫福部也已正式将“30岁以上成人预防保健”纳入健康政策的推广主轴,鼓励民众建立定期健检习惯,及早发现潜在问题,不仅有效预防恶化与长期伤害,更能减少未来医疗支出。
王浩恩提醒,30~45岁族群可以优先选择代谢健康、肝胆功能、心血管检查、内脏脂肪、血糖血脂追踪等项目,建立属于自己的健康风险图谱,并搭配生活型态调整,让预防慢性病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实际可行的健康战略。
▼7种食物有助降血脂(点击下图看清!👇👇👇)
相关文章:三高饮食|高血脂易糖尿病脂肪肝 降血脂7种食物杏仁日吃几多?
他呼吁,30岁起是健康转捩点,保有良好的逆转修复体质,若能养成固定健检,将有机会在疾病发生前掌握警讯,阻断恶化的路径,真正落实预防慢性病的健康战略。
延伸阅读:
【本文获“Heho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