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胰岛素要打一辈子?会上瘾吗?一文破解8大糖尿病迷思

撰文: 健康2.0
出版:更新:

糖尿病已成台湾十大死因之一,然而许多糖友对胰岛素的误解,却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像是误以为“胰岛素要打一辈子”、“胰岛素会成瘾吗?”等迷思。

医师指出,正确认识胰岛素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风险。胰岛素还有哪些常见迷思?让我们一起揭开真相。

▼糖尿病早期症状易忽略(点击下图看清!👇👇👇):

+9

相关文章:糖尿病|长期高血糖损害记忆力?血糖失控增加罹患阿兹海默症风险

健康管理是糖尿病治疗基石

糖尿病是台湾十大死因之一,严重威胁台湾人健康。根据最新统计,2020年台湾约有250万名糖尿病病人,占总人口的10.7%。其中,因糖尿病肾病变导致的洗肾更占长期洗肾病人的45%。临床上发现,大多数病人只要将糖化血色素(HbA1C)控制在7%以下,就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健康生活型态、口服血糖药物以及注射治疗。台湾郭综合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蔡孟洁表示,健康管理是治疗的基石,建议糖友透过体重管理、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等方式来改善血糖。

胰岛素治疗快速稳定血糖

不过当胰岛功能过差或口服药物效果不彰时,胰岛素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台湾蔡孟洁医师强调,胰岛素可以快速帮助血糖稳定,让胰脏获得喘息,打破高血糖引发的恶性循环。研究显示,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能有效缓解高血糖相关症状,并保护胰岛细胞的功能存量,改善血糖控制,以降低日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相关文章:糖尿病|胰岛素阻抗可致血脂异常 医盘点8症状留心眼睛周围浮肿👇👇👇

+8

胰岛素常见迷思,真相大公开!

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对胰岛素的迷思,成为许多糖友面临的挑战。蔡孟洁解析人们常见的胰岛素迷思:

胰岛素迷思1:打胰岛素会导致洗肾?

不是打胰岛素才导致洗肾,而是长期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增加洗肾的风险。在濒临洗肾时,很多口服药物无法使用或效果不佳,这时胰岛素是唯一可以安全使用的治疗方式。导致洗肾的根本原因是血糖控制不良,而非胰岛素。

胰岛素迷思2:打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是人体必需的代谢荷尔蒙,不会引起性快感,也没有成瘾性。

胰岛素迷思3:一旦开始打针就得打一辈子?

不一定。有些人是胰脏功能暂时不足,这类情况可能会有机会停止使用胰岛素。然而,对于胰脏衰竭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则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胰岛素的使用应该根据医师的评估进行调整。早期使用胰岛素有助于保存胰脏功能。

相关文章:银发饮食|控制血糖减糖尿及并发风险 牛油果合桃10种食物宜多吃

+23

胰岛素迷思4:血糖高再打针就好,血糖正常就不用打?

若是长效型胰岛素,一旦规律施打,会有稳定的效果。如果突然停针,可能会导致血糖飙高。若是速效型胰岛素,应根据餐前血糖和进食量调整剂量。

胰岛素迷思5:注射胰岛素很麻烦?

依病情不同,有些人一天只需注射一次长效胰岛素,就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甚至减少服用口服药的次数。现在的笔型胰岛素注射器设计已经改良,携带也变得更方便。

胰岛素迷思6:打胰岛素会不会很痛?

有一些小技巧可以降低注射时的刺痛感:

1. 冷藏取出的胰岛素,先置于室温或以手掌搓揉,使其回温后再注射。
2. 避免重复使用针头(避免感染,使用后的针头会变钝)。
3. 定期换注射部位,可以避免脂肪变硬或受损。
4. 酒精消毒后,应彻底干燥再注射。
5. 下针时,快速入针,固定手部,避免摇晃,缓慢推注药水。

相关文章:【糖尿病检测】睡眠少于6小时肚饿易晕 15条问题中5条以上要就诊👇👇👇

+11

胰岛素迷思7:口服药比胰岛素安全?

其实所有血糖药物过量或使用不当都可能导致低血糖。尤其是肾功能不佳的患者,口服药物的代谢速度无法预测。而胰岛素不受肾功能影响,并且可以更精确地调整剂量来控制血糖。

胰岛素迷思8:我控制血糖失败了,所以才要打胰岛素?

胰岛素并不是惩罚。亚洲人的胰脏功能天生较弱,这与遗传体质有关。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虽然开始使用胰岛素可能让人感到恐慌,但医疗团队会成为病患的伙伴,帮助一起达成健康目标,请不要自责。

延伸阅读:

40岁就得大肠癌!肠道要长寿别吃错蔬菜 这些蔬菜能阻止癌细胞生长

【本文获“健康2.0”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