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健康丨盘点白内障5种类型、常见风险因子 4招预防降罹病风险

撰文: NOW健康
出版:更新:

随著人口高龄化及现代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台湾国泰综合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郭又玮表示,白内障主要风险因子与年龄增长有关,其他包括紫外线暴露、糖尿病、抽烟和酗酒、服用特定药物等因素也会导致发病,民众可改变生活习惯,降低罹病风险。

台湾白内障治疗需求增加 医解析病发因子

白内障是全球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根据台湾健保资料显示,2020年因白内障相关疾病就医的人数约为110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占超过8成,达到台湾全人口的17%。且同年全台执行的白内障手术数量约为24.4万件,相较于2018年的22.9万件增长了6%,从数据显示,台湾人对白内障治疗的需求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白内障初期有哪些症状?如何发现自己有白内障?(按图看清👇👇👇)

+8

相关文章:白内障|看东西昏黄又畏光需注意!年轻也会患白内障6招自我检查

白内障的发生主要与眼球水晶体硬化混浊有关,郭又玮解释,水晶体是1个透明的双凸结构,由囊袋、上皮、皮质和核所组成,位于虹膜的后方和玻璃体的前方,由悬韧带悬吊固定。其功能包括保持透明清澈,折射光线,与晶状体悬韧带和睫状体一起提供调节功能。

根据其位置和形成原因,白内障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核性白内障:常见于老年人,主要发生于水晶体的中央核部,随著年纪增加,水晶体逐渐变硬且颜色加深,通常进展较为缓慢,主要影响看远的视力。

▸皮质性白内障:发生于水晶体的外围皮质区域,这类白内障通常呈楔形,逐渐向中央扩展,影响视力的程度依混浊所在位置而有所不同,常见主诉为强光源(如汽车前灯)引起的眩光以及单眼复视。

▸后囊型白内障:出现于水晶体的后囊。这类白内障通常进展较快,常影响阅读视力,在强光下会出现眩光和视力不良的情形。

▸先天性白内障:在出生或幼年时即存在,可能由遗传因素或母体感染导致。

▸继发性白内障: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如糖尿病、长期使用类固醇等。

相关文章:黄斑病变|睇书字体模糊变暗变形?1张纸检测黄斑病变多吃3种食物 👇👇👇

+2

有关白内障的危险因子,郭又玮指出,年龄是白内障最主要的风险因素,水晶体会随著年龄增长逐渐混浊,最终形成白内障;紫外线会损伤水晶体蛋白质,导致其变性及混浊;糖尿病患因高血糖关系,水晶体易变性造成罹病率提高;长期使用类固醇等特定药物,恐会引起核性白内障或后囊性白内障生成。另外,高血压、高度近视、遗传基因、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眼部曾有外伤或动过手术皆可能导致白内障提早生成。

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 及早治疗才能改善症状

白内障的典型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夜间视力减退、对光线敏感、视物重影和色彩淡化等。郭又玮说明,诊断白内障主要依赖于眼科检查,眼科医生会使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状体的混浊程度,并评估视力损失的情况。对于已造成视力障碍的白内障,目前最有效的治愈方法就是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师会在术中移除混浊的水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

相关文章:【护眼食物】抗氧化防蓝光眼干 护眼10种食物牛肉柠檬番薯都得!👇👇👇

+26

郭又玮提到,白内障手术又可分成3种,超声波乳化白内障手术是最常见的术式,利用超声波震动将混浊的水晶体乳化吸出,再植入人工晶状体。第2种为飞秒雷射辅助超声波乳化白内障手术,主要利用飞秒雷射协助超声波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前置处理,治疗更为精确,但成本较高。还有1种则是囊外白内障摘除:通过较大的伤口将水晶体取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

郭又玮强调,尽管白内障的发生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难以完全预防,但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可以降低风险或延缓其发展:

1. 配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紫外线的过度暴露。
2.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3.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和酗酒,保持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4. 定期眼科检查: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白内障。

最后,郭又玮提醒,随著人口老龄化和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白内障的发病率和治疗需求逐年增加。民众透过了解白内障的成因、种类及预防方法,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也避免影响视力及生活品质。

延伸阅读:

非典型口腔癌攀升!不烟不酒也中镖 医吁4大预防重点

坚硬的外壳脆弱的心! 成年人扛责任更要学会减轻压力

【本文获“NOW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