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夏天游水注意!遵守“3要5不”原则避免染上眼疾或皮肤病
游泳是许多人夏天的消暑热门,不过如果水质不干净,也可能导致眼疾或皮肤等传染疾病的发生,也因此在从事游泳活动前也该留意水质是否干净、合于标准等问题。
台湾台北市政府卫生局为提供消费者安全、卫生的游泳戏水环境,今年1至4月共抽验145 家次游泳池,其中137家次游泳池水质合格,合格率达94.5%,较2024年合格率89.8%及2023年同期合格率74.4%,明显上升。
▼游泳减肥有法:(按图)
相关文章:游水|游泳前后食咩好?自蛙背蝶哪款最减肥?这泳式练出结实美腿
其中8家次抽验,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多是大肠杆菌群或总菌落数超标。 依据“台北市营业卫生管理自治条例”规定,游泳业者应每个月自行汲取游泳池水,送检水质微生物,另泳池开放期间应每月作水质酸碱度与自由有效余氯测定至少4次,夏季开放期间则每2小时测定1次,并将检测结果公告于场所明显处,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池水水质监测情形。
游泳池水质应符合总菌落数每1公撮(mL)池水中应低于500 CFU;大肠杆菌群每100公撮(mL)池水中应低于(含)6 CFU或6 MPN;自由有效余氯量应保持百万分之1.0至3.0之间(1.0-3.0 ppm);水质之氢离子指数(pH值)应保持6.5至8之间。
相关文章:【耳屎】抗菌促代谢滋润耳朵 别撩耳屎3原因免中耳炎愈撩愈多 👇👇👇
“3要5不”防疾病上身
台湾台北市卫生局提醒民众游泳时遵守“3要5不”:
3要:
1. 入池前“要”彻底淋浴冲洗、卸妆并穿著洁净泳衣帽、裤。
2. “要”现场注意标示水温、酸碱值、余氯量等水质资讯。
3. 游泳中若有任何不适,“要”立即离开游泳池并通知救生员或服务人员。
5不:
1. 患有传染性疾病者“禁”止入池。
2. 患有传染性眼疾或皮肤病者“禁”止入池。
3. 饮酒过量显有醉态者“禁”止入池。
4. “不”得携带宠物入池。
5. 请“勿”在游水池内外四周饮食或吸烟。
游泳结束务必遵守清洁3重点
台湾林口长庚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吴明颖指出,游泳池中的氯对于皮肤属刺激性物质,因此可能造成过敏,也可能刺激皮肤生成痘痘样皮疹。而泳池中最常遇到的具传染风险的疾病就是“病毒疣”,全身各部位都有感染可能,以手指或脚趾的凸点为多。
▼八大沉默遇溺迹象:(按图)
相关文章:遇溺|世锦赛救生员见泳手遇溺呆若木鸡? 8大沉默遇溺迹象要警觉
为了避免泳池常见疾病,像是痘痘、毛囊炎、病毒疣或各式病菌带来的感染,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游泳结束后的清洁,清洁重点包括:
1. 游泳过程或结束时,尽量不要揉眼睛。
2. 下水前先将身体头发用水打湿,并涂抹乳液减少局部氯的接触。
3. 离水后尽快清洗,并换上干净衣服后再离开。
延伸阅读:
夏天汗流越多越健康?人体出汗地图告诉你 不同发汗部位代表的健康警讯
【本文获“Heho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