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棉花棒不适合清洁耳朵?1族群易出现耳垢游泳耳需定期清洁
不论洗澡完、泡温泉结束,不少民众习惯拿棉花棒掏耳朵,小心不正确的挖耳朵造成更多问题。
耳鼻喉科医师提醒常见两种掏耳引发的问题,“一种是耳垢堆积往内推挤造成耳垢栓塞,另一种则是因为过度清洁造成慢性外耳发炎。”
了解5种耳垢反映什么?(按图👇👇👇)
相关文章:【耳屎】深黄是便秘?绿色细菌感染?5种耳垢看健康按穴位代采耳
耳屎不清理也会自行向外排出
人体的耳垢分为两种,也是民众熟知“湿耳”与“干耳”,台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耳鼻喉科主治医师余育霖解释:“干耳垢通常肉眼看得到,较容易将它夹起来,而湿耳垢相对黏稠比较难清理,主要是外耳道上腺体的分泌物所形成。”
重要的是,不论是“湿耳”或“干耳”耳垢处要是在人体耳道最内层表皮的皮屑,在正常状况下耳屎会自己排出,但民众总有自行清洁耳朵的习惯,偏偏清洁的方式不正确下,延伸更多问题,最常见就是耳道栓塞。
棉花棒不合适清耳朵!这一族群最容易出现耳垢
余育霖提到:“人的耳道虽然蛮小,棉花棒与耳道大小差不多,民众喜欢用棉花棒清洁,却不一定有办法把耳屎直接拉出来,反而将耳屎往内推,愈堆愈扎实更没有办法把耳屎给清出来。不建议病患使用棉花棒去掏耳朵,若真的想掏耳‘耳耙子’相对是比较好使用的器具。”
尤其多数人清洁耳朵时,都是单纯凭感觉,虽然会挖出一些耳垢,但大部分的耳垢都会被推到更里面,让耳垢更不容易自然掉落。若真的想清洁不妨请家人协助,或是到坊间采耳、甚至耳鼻喉科医师在看得到的状况下协助清理,但其实耳垢多数都会随著时间掉出来,不需要特别清理。
相关文章:【耳屎】抗菌促代谢滋润耳朵 别撩耳屎3原因免中耳炎愈撩愈多 👇👇👇
特别有一大族群容易出现耳道栓塞的状况,在有些年长者身上,曾经动过耳朵手术,过往手术对耳道破坏性,导致耳朵黏膜修复能力没有很好,容易反复出现耳垢,这时候就需要定期回来清耳垢。
另外,耳垢若反复堆积也可能形成肿瘤,又被称作“耵聍肿瘤”,主要是长期将耳垢把它往内推,耳垢变得扎实、很硬,反而压破到骨头造成凹槽,这时凹槽处有可能就容易再产生更多耳屎,变成再一次循环,但这样状况在临床上极为少见。
过度清洁耳垢也不好!游泳耳需要定期清耳朵
耳垢如同皮肤一样每天都会新陈代,耳朵也千万别过度清洁,耳道上面需要一个保护层,余育霖分享:“有些病患要求将耳垢清得一干二净,但其实这就是慢慢汰换的过程,若是过度清洁反而出现伤口会痒,痒又想掏耳朵,掏耳之后又受伤变成一个恶性循环,造成慢性外耳炎。”
但许多游泳池、温泉都会摆设棉花棒,其实并非鼓励民众要掏耳朵,摆棉花棒目的是让耳朵进水时可以用棉花棒吸,余育霖解释:“对除非感觉到耳朵里面有水,声音变得很闷、讲话好像有回音,这时才需要使用棉花棒。”
余育霖说:“如果平常真的有一些水进去,并没有完全塞住,不完全一定要清理。但定期有习惯游泳的民众则要注意,因为常泡水让耳道里面的骨质增生,耳垢排除的功能就会相对比较差,出现所谓‘游泳耳’就会需要医师来协助进行耳朵清理。”
半年清洁一次!避免耳道栓塞
究竟耳垢堆积会不会让听力产生影响?余育霖认为:“耳屎会让人听声音感觉起来闷闷的,但不至于让声音差很多。常见有些病患戴助听器,反应怎么最近好像听不到,怀疑是不是因为耳屎塞住。事实上,是耳垢卡住导致戴的助听器密合度不好,才导致助听器的效果不佳。”
民众到底该怎么维持良好的清洁耳朵的习惯?余育霖建议:“若食指进得去的地方可以清洁,当食指都进不去时就不要处理,若耳屎真的很多的民众,则可以固定每半年、一年去清理,如同去洗牙概念,可以请耳鼻喉科医师协助清理,若严重到已耳道栓塞则及早清理干净,并不需要额外的治疗。”
延伸阅读:
干痒粗糙、痘疤瑕疵、敏感泛红、特殊美容后…皮肤科医师用 1 修复保养神物改善 16 种肌肤问题
【本文获“Heho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