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丧偶面对巨大转变 善宁会协助丧亲者寻找生活新目标
莫先生与太太结婚50年,数年前太太不幸患上癌症。于是,他日间照顾在家疗养的太太,夜间继续通宵工作。然而他万万意想不到:“她患癌短短三个月便离开!一切来得太突然。犹记得那天我上班,她还叮嘱我‘小心出门’,我回应‘明早见’,岂料变成我俩最后对话,再会时竟成永诀!”
资料授权:善宁会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Hospice Care
景象和对话,仍萦绕莫先生的心。那天,莫先生如常上班,工作时突感不适,紧急送院,确诊肺积水并留院一个月。其间,太太因肿瘤恶化入院,莫先生虽来得及赶往医院与家人送别太太,但他一直愧疚太太病重时,未能陪伴在侧。
碰巧孙儿出生 莫生默默将丧偶悲伤收于心底
善宁会谭雅士杜佩珍安家舍中心的阮慧敏,是负责跟进莫先生个案的善别辅导员。“男性丧偶面对的不仅是丧亲,更是‘角色转变’”阮姑娘解释,男性在家庭扮演一个保护者角色,常保持理性形象,习惯抑压情感,不擅长主动沟通,透露悲伤。另外当老伴离去,丧亲者需重新学习另一种生活模式,自我认同感会随著配偶离去而流逝。
由于莫先生与太太感情要好,丧偶的悲伤需较长时间纾缓,加上孙儿出生在即,他不想向家人坦言感受,免得令家人担忧,愧疚与哀痛只能埋藏心底。
寻找生活兴趣调整生活模式 释放哀伤情绪
为疏理丧亲者的丧偶情绪,辅导员会协助丧亲者发展兴趣,寻找生活的新目标,从而加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言谈间知道莫先生喜欢创作诗词,另外太太会为他剪报,并标记重点,提他不容错过。于是,我请他带来收藏的剪报、以及为太太写的诗词,与他一起回顾、彼此同行,聆听莫先生与太太的生活点滴,抒解他对太太的愧疚,让他明白太太虽已离去,但留下的还有许多,这是生命的慰藉,助他释放哀伤情绪,治愈伤痛。”
除了辅导,阮姑娘还鼓励莫先生参加善宁会举办的小组活动,扩阔生活圈子。目前莫先生已重拾生活的乐趣,他直言想起太太时仍会感触落泪,但已懂得透过兴趣,如创作诗词,抒发哀伤情感,并传承太太的好习惯来怀念她,感觉就如与她同在。
资料及相片获善宁会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Hospice Care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