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母染疫因并发症离世 女儿未及说再见自责害死妈妈萌寻死念头

撰文: 萤火虫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席卷数千性命,无数家属在毫无准备下,无奈面对至亲“不辞而别”。逝者心事未了,生者有话未诉,“善别”变得弥足珍贵。
资料授权:善宁会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Hospice Care

疫情期间,社区寻求善别辅导的个案增加。善别辅导员阮慧敏指出,自2022年3月至6月,丧亲者向单位寻求善别辅导的个案,比前年同期上升近两成,当中大部份是疫情下因公立医院不许探访,家属未能陪至亲走完最后一程而情绪受困扰,须寻求辅导。

自责与遗憾

以晴是阮姑娘在疫情下,其中一个印象深刻的个案。

以晴和哥哥纬文的父亲离世多年,与妈妈感情深厚。数年前纬文成家立室,家中余下以晴与妈妈生活。

“年初疫情严峻,60多岁的妈妈困在家中两个多月,向我们提议外出,岂料妈妈及后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治疗,4月因并发症离逝。”以晴忆述当时非常自责,认为自己间接害死妈妈,加上当时公立医院禁止探访,未能与亲友陪妈妈走完人生最后旅程,故感到非常遗憾,终日以泪洗面,最后由纬文陪同寻求善别辅导。

阮姑娘疏导以晴的哀伤情绪,交谈间发现她有自毁倾向:“她常嚷著要寻死跟妈妈重聚。于是我借助家人力量,帮丧亲者正面思考,我问‘你走了,哥哥和家人怎样呢?我无法取走你的伤,但我为你的伤而感到伤感。’话毕她有点纾解。”

释放悲伤

以晴是会计师,工作压力繁重,早年患上抑郁症,但没遵从指示按时服药,加上母亲离世、未能好好与妈妈善别,令其抑郁加剧,并萌生自毁念头。由于以晴的哀伤情况严重并患有抑郁症,故阮姑娘加密辅导次数,并建议纬文陪她到精神科专科求医,双管齐下,助她走出阴霾。

阮姑娘说:“辅导注重‘聆听、同理、陪伴’,并引导丧亲者回忆与亲人的生活点滴。透过一些方法,帮助丧亲者抒发内心抑压的哀伤。”随著以晴接受精神科专科治疗及继续接受辅导,其负面情绪得以释放,逐渐重拾动力,面对未来。

我们难免面对生死。纵然天人永隔,爱却永随左右,守护彼此的回忆,提醒你我活在当下。

常见哀伤反应

• 感觉: 震惊、悲伤、否认、绝望、焦虑、愤怒、孤独、沮丧

• 想法: 对亲人离世一事难以置信、困惑、难以集中精神

• 身体: 胃痛、恶心、头晕头痛、肌肉无力、疲累

• 行为: 失眠、食欲不振、拒绝社交

资料及相片获善宁会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Hospice Care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