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专访】全职妈妈李丽珊的教养之道:适当放手,让孩子追梦

撰文: 梁蔚澄
出版:更新:

1996年,滑浪风帆选手李丽珊勇夺香港首面奥运金牌,掷地有声的一句“香港运动员唔系垃圾”至今仍然在众人心中回荡着。因两位小宝贝的出现,令她收起帆和板,由最前线的运动员,转身成为全职妈妈,相夫教女。在海上,她是“风之后”;在陆地上凑仔,又会是怎样?她却说:“曾有迷失的时候”……这个母亲节,来点温情小品,让李丽珊诉说影响她一生及价值观的母亲,亦谈谈“妈妈如何唔易做”。摄影:潘思颖

李丽珊在退役后,继续做运动,希望保持身体健康才能在孩子长大后,一同周游列国。

做妈妈会难倒“风之后”吗?

妈妈界中有一个说法,就是做了妈妈之后会中了“不‘瘦’降”,还会加了一双“熊猫眼”。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退役后做全职妈妈,李丽珊退下火线,亦甚少出现在镁光灯下,今日一见,可用一个字来形容:“Fit!”。

曾经有一段迷失的时间,就是太专注小朋友,忘记自己的健康。
亚特兰大奥运会滑浪风帆金牌得主。李丽珊
借着这个母亲节,她希望感谢妈妈一直以来无私的付出。

她笑说其实做妈妈,也曾有迷失的时间,如孩子睡不着,便跟她一起醒着,作息时间会乱作一团;但随着孩子长大,便有所改变,我的想法也跟着改变。她认为最不习惯的是BB的初生阶段:“因为做运动员要早起身,食早餐,然后拉筋,做运动,然后拉筋……都是一步步的,亦有规律。但做了妈妈后,便是以小朋友为先,本身计划好了的事情,会因为突发事件而改变。”

支撑家人的秘诀:身心平衡

妈妈之所以唔易做,是因为需要在自己、情人及妈妈三个角色中取得平衡,怎样在繁忙的家务中、教育小孩,甚至工作中舒压。李丽珊及后明白自己也需要私人空间,继续投入不同的兴趣。于是,她在孩子上学后,便会做健身及运动,如打羽毛球、行山等。她解释:“成为妈妈后,会想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经历不同的事。不然阿囡叫我去跑步,跑不了怎算?你想撑你的小朋友,也要有健康的身体。我现在也去玩独木舟,当作一些闲适运动。”她笑说在家中对着孩子,“朝见口晚见面”,会有不少磨擦,从而令心情烦躁。所以行山,是想在心灵上放松一点。那独木舟呢?“相比起风帆,(独木舟)其实好闷,但也有其挑战性。”

【母亲节专题】温馨五月 与妈妈同行

我决定做全职妈妈,是因为我觉得小朋友最早期的发展会影响他们的未来,这都是因为小时候的回忆影响,妈妈的教导影响我很深。
不只是妈妈,李丽珊亦感谢家姐、哥哥的付出,亦支持她当年成为全职运动员的决定。(受访者提供)

从妈妈身上学会付出与放手

当年夺金后,李丽珊第一时间是致电给在港的母亲,并哽咽地说出希望以奖牌报答她的感谢之意。如今她回忆道:“佢(妈妈)在我人生之中,帮助我好多,给了我很多启发;我的刻苦、认真的性格,也是受她影响。”

爸爸在李丽珊8岁的时候过身,1家10口需由妈妈及姐姐支撑。当时“揾食”很辛苦,她们一家靠织手袜过活,但其实不够糊口,经朋友介绍后,她的妈妈尝试由葵涌拿一些五金及配件回长洲,烧杆后再把饰物镶上,然后交回厂方以赚取生免费。她说:“每次妈妈也是背着几十公斤的完成品,由长洲坐船再转车去葵涌去交货,再拿配件回长洲做,每星期出入2至3次,希望多劳多得。”虽然,李丽珊的妈妈每一次都会带一个孩子出去帮手,拿点东西以减轻重量。当时为了家人,怎样也撑住,妈妈的辛劳及坚毅的形象,深深的刻在李丽珊的脑海中。李丽珊说:“当时虽然辛苦,但一家人融洽,有事的时候也一呼百应。现在10兄弟姊妹,感情好好,没有吵架,有事齐齐解决,这是很难得。”

一个妈妈可以为小朋友撑到几尽?有一次,李丽珊出国比赛,但当时妈妈需要做一个大手术,对于生10个也是顺产的她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大手术,在李丽珊上机及比赛前亦问妈妈是否需要她留港陪她,妈妈却说:“得㗎喇,无事,专心比赛啦!”最后李丽珊夺牌而回,她的母亲在李丽珊回港后才说出其实“很害怕”的心底话,就是担心影响李丽珊的表现。

她感谢妈妈当年无条件的支持,“因为穷,所以基本上读完书便要快些出来揾钱,但她放手,俾我追求我的梦想。她不知道做运动员会不会有今日,当时的运动员被喻为垃圾,不可能有什么成绩。但她亦愿意放手俾我尝试,如果她一句话:唔得,要出来揾食,这个梦便会碎。”她让李丽珊知道,为了支持小朋友,真的需要付出,也需要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追梦很重要。

我问她金牌会放在哪里,她说:“保险箱,其实每个金牌有独特之处,就是在侧边有你赢的项目,如果不见了,补领的那个金牌便没有项目。所以偷去卖,亦会知物主是谁,除非整糊了,但这又不值钱。”

“我是一个另类的妈妈”

我问:那你会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她想了一会,然后一笑:“我是一个另类的妈妈,我会放手俾他们试,不想他们受制肘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有自己的思想,亦不怕跌倒,这亦是为何香港运动员唔系垃圾,就是因为我之前跌过,我知道要找一个方法,令自己起身,才可以大声讲出来。”她希望女儿们也找到一个方法发光,有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她笑说就算是做一个舞蹈员,她亦会支持,“总之那件事是你心甘命抵,一定要做,唔做就会死,不是伤天害理的事。”

那么做运动员呢?她爽快而不用思考地说:“俾!”

大多数人都喜欢“顺”,不爱“逆”,生活上害怕遇上逆境,养育孩子就担心他忤逆。不过,在滑浪风帆的世界,每场比赛都一定会遇上顺风和逆风……掌握逆风反而是争胜的要诀……逆风并不是问题,害怕逆风才是失败的症结。
出自《逆风而上──李丽珊》
我问她是否在当年获得金牌后,有赞助商声称日后可以“买米唔使钱”及“一世免费坐地铁”,她笑说:“假的,都无咁嘅事。”

孩子需要拿满分吗?

那么读书呢?李丽珊听后,笑得灿烂地说:“我细个读书好马虎,但却能走到今日,完成大学学位,就是自己的经历会自己改变,我当初都是不喜欢读书,但因为你追求,自自然然有要求,如对学识,生活,做人。所以一切都是Timing(时机)的问题。”她是因为喜欢滑浪风帆而令自己阅读来吸取相关的知识,因为滑浪风帆是一个和大自然搏斗的环境,需要集合天时地利人和,而不同地方的水流、风速、山势,也会影响风,所以要适应自然环境,睇天做人,亦因此需要看书来不断增进知识。更重要的是如果在海上突然行雷,落雹又要怎保护自己?她希望家长明白“知识,是一世,有排学”。

后记:李丽珊自退役后,一向甚少分享家庭事,亦希望两位女儿能自在地成长,因此并没有分享其合照。访问前,没带一点笑容的认真与严肃的态度,著实令人有点萧然起敬,开始提及妈妈过往的辛劳与付出,便流露出温和感谢之情。最后与她握手言谢时,她却分享了一件事:当年她夺得“香港第一金”,传媒争相采访,亦在长洲祖屋拿了一些李丽珊的照片。当时并没有数码相机,照片需拿回报馆处理,因此不少珍贵的童年照却一去不返。现在,那怕一点照片,她也希望找回一些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