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凡事爱检讨“一上车就对丈夫开念”自觉变讨厌反省少用反问句

撰文: 小山
出版:更新:

小孩在原生家庭耳濡目染下,一些言行举止或习惯都会随时间而建立,但那些行为或习惯对将来人际关系是否完全有所裨益则值得商榷。一名台湾妈妈早前分享自己受原生家庭影响,大小事情都会被妈妈拿作检讨,从小锻炼要有后设、高情商,察言观色。幼年接受的教育影响婚后生活,回想自己不时对丈夫开念,令她反省与人的沟通方式,包括少用反问句,以免将关系拉远,对话方式对小孩同样适用。
(资料获得州妈妈没有崩溃授权转载)

Facebook专页得州妈妈没有崩溃版主与丈夫婚后育有一对子女。偶尔跟丈夫参加聚会后,她发现自己“一上车关上车门,我就忍不住跟老杨说他刚刚讲哪句话容易让人误会成别的意思”,她觉得这画面似曾相识。

原生家庭影响 婚后常对丈夫开念

原来版主年轻时长期接受母亲的“检讨教育”,她举例有人到家中作客时,“你有没有看到客人在流汗?你刚刚应该要端冷饮出来不是泡热茶”、“客人夸奖你的时候,你不应该那样回,不够谦卑”、“你那样回话就是没有听出对方的潜台词,你要长点后设”等这类说话就会由母亲口中出现。

也许是耳濡目染,版主慢慢对家人也采取相近的相处模式。后来版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后,她感恩丈夫总是耐心地向其解释自己的措辞或行为,偶尔也会接纳自己的意见,但她仍反省自己好像“长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原生家庭教育有机会影响将来与人相处的模式。(图/ photoAC)

反问句有怪责意味 尽量少用

版主直言将各种情绪表达出来也有其生动之处,但强调沟通过程常使用反问句会将双方关系拉远。以下便是家长需尽量避免的措辞和态度。

原文:

“小孩的鞋子在哪里?”

“小孩的鞋子在哪里你不知道?”

“不是我收的啊,在鞋柜吗?”

“不在鞋柜可以在哪?”

能够温和对谈,就避免以上语带怪责的说话。好好说话、好好表达爱。

(资料获得州妈妈没有崩溃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