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被送隔离营 如何管理自我及家人心理问题|黄沛霖博士

撰文: 育儿教室
出版:更新:

由于疫情持续严峻,不少市民不幸染疫,隔离时间需14天,有部分染疫市民可居家隔离,但高风险地区居民更需要被送到竹篙湾隔离营。不少被隔离的市民心理健康相继出现状况,甚至于隔离营中出现自杀或暴力行为。临床心理学家黄沛霖博士对将会隔离或隔离中的市民有以下建议。

黄沛霖博士认为,当市民知道需要被隔离,心理上最易产生惊讶、焦虑、愤怒、无助和暴躁,亦可能会不知所措,身体方面可能出现手震或呼吸困难等。 严重情况可能会出现行为征状,例如打人。如果本身没有太多社交支援或本身已有心理或情绪问题等人士会特别受影响,情绪病患者也会较易出现负面情绪反应。

大家可以从多方面去留意自己的情绪状态:

身体方面:呼吸和心跳加快,手震,失眠,坐立不安念头;脑海出现不断重复的担忧。 灾难化思想, 觉得情况会持续, 有如世界末日。

情绪方面:暴躁,情绪低落, 无固愤怒。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

黄博士解释,知道需要被隔离的市民有这些反应,是因为面对未知情况, 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例如担心隔离的时间很长,看不见尽头;会否因为隔离期间反而染疫;隔离营的生活配套及支援是否足够;能否习惯。

如何调节心态

黄博士指,隔离将会一段颇长的时间,现在疫情很坏,可能隔离的情况也不少。所以要为隔离作出实际准备,例如准备好“走佬袋”,处理好有可能工作或生活上面的需要。有些朋友家中有毛孩照顾,也可以及早了解相关资讯。

即使隔离,他认为亦都不需太担心有未处理的事情不能办。如果感觉不安,一定要和其他人倾谈。在隔离营里面,可以尽量利用时间,做一些自己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可以建立一些嗜好,每天规律生活,准时起床睡觉,食饭。就算隔离营地方很少,可以的话应每天做一些运动,保持和家人及朋友联络。知道隔离的情况总会有一天完结。

家长需留意小朋友的身体和情绪反应。(资料图片)

处理家中小朋友的情绪

小朋友的情绪很多时受大人影响,所以大人可以多留意自己的情绪表现。如果大人常常觉得很惊慌很担心,小朋友亦会学了这些反应及感受。他建议留意小朋友的情绪不安很多时是由身体症状展现出来的,例如身体有地方不舒服,肠胃不适,发脾气,睡不着,发恶梦等。家长应留意多些这些症状。如果小朋友情绪出现问题,便应鼓励他们表达出来,例如讲出来,画出来等。年青人亦鼓励他们和朋友抒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