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以糖分密度分层 小学生自制彩虹特饮作母亲节礼物
母亲节将至,小朋友们都精心准备礼物送给妈妈,答谢养育之恩。一班深水埗官立小学的小五学生就学习自己调制饮品,既可以学习食物中的科学原理,又可以为妈妈送上惊喜。摄影:郑子峰
阅读营养标签 学习糖份密度原理导师预备了苹果汁、芒果汁、黑加仑子汁、无糖乌龙茶、椰子水、蝶豆花水、柠檬汁等饮品,让学生混合做成“彩虹特饮”。由于糖份密度较高的饮品会沉底,糖份密度较低的饮品会浮面,所以当学生阅读饮品包装上营养标签的糖份量后,就可以利用糖份密度分层的原理制作出有层次感的视觉效果。
另外,导师亦特别介绍蝶豆花是含花青素的天然色素,在碱性环境中会呈现紫红色,所以蝶豆花水加入柠檬汁会由蓝色转为紫红色,亦能用于酸碱测试。
学生们取得饮品后,都急不及待“左沟右沟”:芒果汁配苹果汁配蝶豆花水、芒果汁配豆奶、黑加仑子汁配芒果汁配蝶豆花水......进行了两轮试验后,他们就可以决定最后用哪几种饮品混合起来,倒进一个酒杯之中。有学生十分满意自己组将芒果汁混入豆奶中,由于芒果汁的糖分比豆奶高,所以会沉底,上白下黄,看起来就饮一杯啤酒。他还表示想放一块柠檬片在杯子边缘作装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实验非常有趣好玩,虽然不确定味道如何,但最后仍然想试饮自己的作品。
制作“彩虹特饮”只是维他奶“营养探索之旅 - 食、知、源体验计划”的其中一个环节。整个计划为期两年,内容包括运用简单食材制作豆奶雪糕、薯片、蔬菜面等;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具做出形状丰富的饭团,以及学习耕种知识,了解养殖生畜的残忍之处,反思食物来源等。目的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植物性食材的好处,明白在提供同等分量的营养下,植物食材的种植相对动物食材的生产消耗较少的水资源及土地资源,更有助减低碳排放,长远来说有利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从饮食习惯开始爱护地球。
导师:想学生经历失败
课程总监Henry指,学界现时推广的STEAM教育多限于3D打印、机械人、编程等等。他留意到家长和学生甚少了解跟食物有关的科学原理,所以就希望尝试以食物营养结合STEAM,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制作薯片可讲述薯仔的种植背景;用微波炉制作时又可解释当中的烹煮原理。过程中涉猎到科技、植物性食物和食物来源。”
相比传统有标准答案的教学模式,Henry想学生在课程中经历失败。“透过失败,他们才会思考为何会出现问题。是动作出错还是次序出错?他会去思考的话,比起抄写的学习更有效,因为他有亲身体验。”
STEAM配搭食物营养知识 意念创新有趣
负责活动的驻校社工全励宝姑娘指,以STEAM方式学习营养知识的理念很创新有趣,加上学习模式是做实验,导师跟学生一起探索,多元化的课程让学生可在不同方面作出尝试。她表示去年参加计划至今,家长和学生的反应都相当热烈。有学生反映自己会回家再试做课堂上的实验,与家人分享。例如用盐和冰制造零下温度造豆奶雪糕、测试脂肪。亦有学生会主动跟家人提出购买食物时要留意营养标签,注意饮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