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被子女情绪牵着走 用正念放下烦恼|Barbara妈妈

撰文: 妈妈投稿
出版:更新:

在刚过去的Trouble 2 vs Wonderful 2 家长工作坊中,发现家长们都很用心学习并跟从很多正向方法,改变说话技巧,却无法改善孩子经常哭闹的情况。而其中我们很少察觉自己的情绪也在管教上也有莫大影响。【编按:作者为Barbara妈妈】

Barbara妈妈(左)和儿子。

曾经有一段日子,每天总会有很多事情让我感到烦躁不安,像儿子吃饭吃得慢、两兄弟在家经常争吵、就连老公无心的一句说话若我觉得不合心意,我的内心也会感到非常焦躁。虽说我明白自己的说话及情绪会影响儿子的成长及与家人的关系,也学过很多方法去处理兄弟的争执,但每天面对忙碌的生活,加上育儿上管教的挑战,控制不了便会发起脾气来,控制得了内心也难以感到平静,而且经常觉得很疲累。

于是我不断找借口带儿子旅行又好,学习也好,我觉得每次离开香港一阵子,可以避开每日令我烦扰的琐事,得到喘息的机会而找到平静。起初确实因为忙著计划行程、想著学习目标等等,我的心思被热衷的东西占据了而把烦琐抛到九里之外,我以为我找到放松减压的方法了。可是几次过后,在外的时候明明平日的琐事没有了,儿子们也好像少了争吵,但为什么我的烦躁感、疲累感并没有消失?为什么起初热衷的感觉也开始变淡,旅途中取而代之的是空虚的感觉?

直到有一次参加教师培训的时候,老师引导我们讨论我们关怀的是甚么?我们每天就是由早到晚劳劳役役地为著家庭、孩子、工作、目标等等不断付出,却都感到不同程度的无力或疲累感。我们是否每日掏空了自己去为他人付出,却很少关怀自己,与自己沟通、留意自己的需要?

然后老师带领我们做一个蒙特梭利名为“安静游戏”的活动(这是一个老师会在课堂跟小朋友做的活动,让小朋友高度专注及感受内在平静;活动有不同的变化方法,我后来才知道当天我们做的就是静观)。

专注坐著真的很难,坐著起初会觉得很累,经常想转换姿势希望可把时间挨过去。慢慢脑袋不把焦点放在身体上,却有很多不同的念头闪出来,才发现原来想脑子停顿一刻,专注现状是十分困难的。明明身体好好的坐在那里,那些念头的出现却让烦扰的感觉再次出现。同时我为著应否把自己拉回来感到有点困惑。

我开始发现原来恼内不断涌现的正是我一直放不下的事情。明白要放下却做不到,难怪内心经常出现争斗及责备自己的声音。那刻老师让我们不用拒绝这些想法,只轻轻地察看这些念头。我开始明白它们也是我的一部分,我不用再强迫自己推开它们,去成为别人认为好的那样。我开始能够全然接受自己。完结后我虽然泪流满面,心中却第一次感到轻松无比,像是我第一次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回来后仍有情绪出现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我发现持续练习正念让我经常跟自己的内在沟通,更能明白及关怀自己的需要,而且让我能从豁然开朗的角度看事情。慢慢地心里觉得很富足,我不再容易被儿子们的“曳”激怒,情绪出现减少了,与家人及儿子的关系和谐了很多。环境在变,心境没变,走到那里都一样。环境没变,心境转变,仍乐得找到喜悦与平安。

Barbara Tsui (专页: Let me grow Just like ME

蒙特梭利老师,Rainbow Tree Children Education创办人。育有6及11岁儿子,由怀孕开始寻求过很多不同的教育方法,深明现代父母在育儿路上的难处及挣扎。深信尊重孩子、给予爱与自由,孩子会按照自己的步伐成长,并超越成人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