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学 学放手 妈妈鼓励提供自主玩乐空间:这是小孩的营养
稍早前举行的赛马会不一样教育节体验日请来了不同范畴的专业人仕,分享各种传统教学以外的学习方法,惟独其中一节是由四名小学生David、Sky、Eden和Jasper担任主持,示范自制的玩具,与观众一起同乐。这四位小学生的共通点其一是来自同一所小学,其二是他们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小孩的玩乐空间。四位妈妈都认为玩乐是大人和小孩的“必需品”,除了抒解压力,过程中亦能训练EQ(情绪智商)和IQ。同时,家长亦要懂得放手,小孩才能享受真正的自主玩乐时间。摄影:朱润富
平台中,四位小孩各自带领参加者试玩自己设计的游戏,Eden设计的是“神奇口擘擘”,只要把一张白纸折两折及画上图案,便能创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合上时是可爱的多啦A梦,拉开则变成满口尖牙的机械怪兽,让人不禁期待画里藏著甚么秘物;而Jasper则利用气球、废胶樽和小球设计出“刺激可以弹返嚟”,把气球和废胶樽合体造成“空气炮”,再把小球弹去指定地方,虽然玩法简单,但操作却不容易,让大人小孩都玩得不愿离开。
Sky设计的则是现时十分流行的Marble Run游戏,他利用背后面积十分大的玻璃墙,与参加者把纸皮、厕纸筒等砌成“兜兜转转滑珠道”,把珠子从上方混到地上。但由纸制成的滑珠道效果未必如理想般顺利,珠子不是中途掉落,就是“飞出界”,但一众参加者都毫无气馁,不断修改和尝试,最后珠子成功落到终点时,大家都不敢鼓掌庆祝;David示范的则是“桌上方格相扑手”,把透明胶片或纸折成正方形,再加上有助前进的饮筒,和有攻击作用的牙签,便成为十分具个人风格的相扑手!二人各自把相扑手放到桌上再用口吹一吹,便是一场激烈的相扑比赛,小孩对战后不论输赢,都急不及待改装自己的相扑手,让它变得更厉害!
四位小孩的妈妈表示,今次示范的游戏有些是学校功课,有些是小孩日常都喜欢玩意。他们都来自短命小学基督教圣约教会坚乐第二小学,David原本就读自然学校,妈妈Grace指转到坚乐第二小学后,玩乐空间相对较少,因此有放学后先到公园或操场玩一会才回家的想法:“后来结识到数位有相同想法的家长,我们会带不同玩具,谁人先到就先玩,后来便开了‘放学后操场见’群组。”而Sky的妈妈Eva则直接地说:“因为我地都好想玩!”
玩乐是人的自然需要“其实零至九十九岁都需要玩,就等于大人放工后需要松一松,这是很自然的需要,而非‘觉得小孩需要玩’。”Jasper妈妈June指出小孩每天在学校要上很多堂课,自主空间较少,因而户外自由玩乐时间十分重要。“我们重视玩,更要自由玩,是有空间、自主性的玩乐。最初甚么都没有就玩手指,有纸就折飞机,手上有甚么就玩甚么。”
放手学,也学放手虽然是自由玩乐时间,但这亦是学习时间,Eden妈妈Selina表示游戏时会有各种状况发生,例如纸飞机卡在树上,好朋友因为争玩具而反面。当小孩发生状况时,家长或会急于协助解决,但她们则认为家长要学会放手,这才是真正的自主玩乐时间:“小孩会想出很多疯狂的解决方法,他们要去思考不同方法会有何后果、能否成功,这些都是很珍贵的过程。”Selina指通常家长们会坐在一旁聊天,让小孩自行学习解难,如非弄至头破血流都会随他们。
Eva妈妈回忆Sky一次想用Lego砌一部升降机,思考了两个多月,然后在两星期内砌成,“我本来觉得不会成功,他每天回家都尝试,用不同方法改良,最后他真的成功了!最厉害的是他用原子笔里的弹弓放在升降机底部作卸力,让升降机跌落地时不会撞散!好正,就像奇迹!他简直是我的偶像!作为妈妈,这时只要欣赏他的成果,问问怎样做的?为甚么不会难,父母所表现的兴奋,已能让小孩继续有动力继续创作。”
玩乐是成长的营养相信没有人会质疑放松的重要性,June指出小孩的创意需要空间,这包括时间和物资,但现时很多父母都是双职家长,缺乏额外时间陪小孩玩耍,June则认为这应该是重质不重量的:“即使每日只能拨出十五分钟,但如这十五分钟你是专心地跟小孩聊天、陪他游戏,这短短的时间也有很大影响,或许小孩碰巧在学校积了怨气,这十五分钟则能帮他排解。”相反,如果爸妈只是人在心不在的在一旁玩手机,小孩就只会记住妈妈永远只看著电话。透过体验日,希望参加的父母能感受玩乐的重要性。
Grace则认为玩乐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鼓励长辈担任陪玩角色、与佣人协商设计玩乐时间,又或选择一间有游戏区的补习社。“这视乎家长有多重视玩乐,这是小孩的营养,即使爸妈不能亲自陪伴,只要把玩乐的优先次序放在较高位置,便总会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