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陪月配对平台帮助新手妈妈  创办人:希望妈妈享受坐月日子

撰文: 李欣愉
出版:更新:

长辈经常说女人有三大重要阶段:经期、坐月和更年期,在这三个阶段如照顾不善,身体便容易落下长远的影响。现时育有两个小孩的严美艳(May)曾经历孤独坐月的痛苦,和有陪月员照顾的幸福:“以前甚么都不懂,看到长辈的经历便以为一向如是,导致生第一胎时基本上没坐月。”May第一次坐月时因照顾不足,导致身体变差,需长期服止痛药,深深明白陪月员对新手妈妈的重要性,后来更促进国际陪月协会和香港催乳中心结成联盟,提供一个配对平台,让新手妈妈找到适合自己的陪月员。

虽然两个儿子相差9年,但感情非常要好。(受访者提供)

一向如是,就一向如是?

May形容在2005年生的第一胎是很痛苦的经历,当时她完全不知道有陪月员,亦没上任何产前讲座:“当时咩都唔识,生咪生啰,不嬲都系妈妈同长辈帮手,唔洗揾其他人帮手。”经历一整天生产、由医生用手把胎盘挖出来的痛后,迎接她的第一碗汤水是有回奶功效的猪膶水,第二日就吃了长辈送去的姜炒饭,间接导致伤口爆裂,后来又太快吃了补品鹿茸而引致头痛:“头又痛腰又痛,痛到想死。其实长辈都是为我著想,只是用错了方法。”

因为初生婴儿有黄,需要躺氧气箱。因缺乏亲身喂哺的机会,导致May的乳房涨塞至乳腺炎,她形容就如一个硬崩崩的警钟:“完全无人理我,我都唔知可以问边个,姑娘一见到我无奶,就即刻俾奶粉。”直至产后第四日,May才有第一次埋身亲喂的机会,但因方法不当和缺乏指导,最后还是失败:“我好想喂母乳,但真系一滴都无。”

第二胎时,May决定要再试亲喂母乳,但每个护士所教的和通乳方法都不同,让她感到疑惑。

回家后,又是另一个挑战。先生因工作关系而没有同住,大部份时间都是由May照顾小孩,她回忆当时自己还未准备好当妈妈,还未懂得面对新手婴儿,但种种工夫已排山倒海的向她涌去:喂奶需一小时、扫风要半小时,洗好奶瓶收拾好不久,下一餐便又来了:“长时间完全没休息,只照顾BB,却没有人照顾我。”May指当时自己只是二十多岁,却操劳成40岁的样子,而且更有抑郁的症状,想过抱著婴儿一起自杀。

作为过来人,May很明白妈妈在产后特别脆弱,很小事便会紧张和崩溃,当时每日的心情如过山车大起大落:“家人不是不关心自己,只是那段时间特别需要更多更多爱,只是少一点、或太关注婴儿,便会觉得没有关心自己。当时明知先生有困难才搬出去住,但仍会生气,气他为甚么不在身边。”因为坐月时得不到充足的支援,让May身心理都受到很大影响,不但患上偏头痛,需长期服用止痛药,亦破坏了和先生之间的感情,造成日后离异。

创立陪月中心后,May亦有跟随经验丰富陪月员学习,在2015年又创立香港催乳中心,学习更多陪月及母婴护理界知识,她指新生婴儿是乖还是“难凑”,很视乎照顾者的技巧。

在2010年时,May去探望刚生小孩的朋友,才知道有陪月员这选择:“当时陪月正在煲汤,记得是天痳鱼头汤,好好味!”除了坐月餐可口健康,May又看到该位朋友的样子跟当时的自己完全不同:“朋友面色红润、空闲又开心,整个人容光焕发,如果我当时都有陪月就唔洗咁惨。”

对照自己和朋友的坐月经验,May发现很多人都缺乏产后知识,因而先后成立好月子陪月中心和香港催乳中心,近来又跟国际陪月协会结盟,希望能为新手妈妈提供全面和合适的陪月服务。

在2014年,May和第二任丈夫诞下小儿子,她形容第二次坐月是天堂般的享受,每天睡醒就是泵奶和吃饭,奶量多得可以派给亲朋戚友来敷面。她指因为没有照顾新生婴儿的压力,因而可以享受其中:“以前就像是被逼照顾大儿子,因此会讨厌他,当他哭和肚饿便会不耐烦,第二次坐月时就每天都想陪弟弟玩。”在充足的休息、饮食调理帮助下,May的身体大大得到改善,9年来的偏头痛亦痊愈了。

除了身心理上的不同,May认为另一个分别是跟两个儿子间的关系。在催乳师的帮助下,May终于能成功亲身喂哺:“当下感觉很奇妙,那份亲密感完全不同,我爱哥哥,也爱弟弟,但跟哥哥就是缺少一份连系,甚至有亏欠的感觉。到现在仍然记得弟弟躺在我怀中的模样。”喂不喂母乳近年成为争议,May认为母乳除了能给予婴儿抗体,亲喂也能提供安全感:“婴儿离开妈妈的羊水,带著恐惧来到这世界,而肌肤接触能给予婴儿在肚中般的感觉,让他感受妈妈的心跳、知道妈妈仍在身边。”

May表示国际陪月协会与香港催乳中心是取得两项SGS ISO 9001认证的一站式母婴服务中介联盟,提供陪月员和催乳的培训和配对平台,陪月中心成立至今已先后培训了三千多名陪月员和催乳师,她希望能帮助有需要的妈妈找到合乎价钱和要求的服务:“听过很多出事的陪月个案都是由朋友介绍,有些陪月员有人气后便不断接生意,然后以没档期为由转介其他陪月员。又或自己做Team头,自己去见客,签约后就以各种理由转介给自己的员工,本身team头值两万二,但她的成员可能只值万六,而且提供的服务亦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