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青少年期唔再听话?心理学家教你如何令子女愿意沟通
十余岁的子女很容易和父母的关系起波浪。即使一直“听教听话”的子女,到了青少年期,亦可能变得自我。有的家长感到和子女多了隔膜,心生焦虑。愈是无法沟通,家长就愈想法子与子女多加倾谈。有的家长视子女转变为平常,正所谓“仔大仔世界”,理会不了那么多。
你又会怎么看待和青少年子女的关系呢?
文:张家年(注册辅导心理学家)
子女成长︰生理发展驱使思想成熟、独立
子女︰“我有自己的想法!”
追溯到儿童期的发展,大脑当时正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思维革命。脑内会排除多余的神经连系,而互相关联的结构会紧密连结。道德发展出自觉纪律,一种发自内心的纪律要求。自我意识受社会文化塑造,趋于形成。踏入青少年期,他们的脑重量和容积在12岁时已达成人的95%以上。以往学习的经验会透过思考,令思维变得成熟。
子女在这时候,思想比以往独立。浩大的大脑工程,令青少年更着重逻辑思维,大脑比以往更加忙碌。他们的大脑除了一直接收各种资讯和别人的想法,也忙着尝试运用自己的逻辑分析。现在对于接收资讯,大脑要处理的步骤比以前还要多。家长的一番说话,儿时的子女听出当中的教诲,十余岁的子女却想着当中的逻辑。 此时,家长再灌输是非判断,就容易和子女的独立思考“相冲”了。
家长应对︰子女分享不等于需要建议或评断
子女︰“你不说,我也知道。”
青少年体验独立思考,但亦有分享、分担的需要。若在儿童期已有良好的沟通基础,青少年长大后,大多仍期望和父母继续沟通。然而,家长值得注意,青少年的沟通之中,常见纯粹分享内心世界或者自己的想法。
家长应该留意子女会否希望在沟通之中听取建议。在不确定时,家长可以直接询问子女。家长在提出看法的时候,亦可以明言这是个人看法,以开放态度容许子女有自己的想法,亦可鼓励子女就家长的看法提出意见。
家长︰“这是我的看法,你觉得如何?”
家长应对︰平息自己的担心
子女思维活跃,考虑多了,顾虑亦多了,难免有苦恼。有时子女希望放松心情,会安排轻松的时刻。然而,家长或会出于担心,一再追问子女是否有心事,或胡乱猜测子女的想法。家长如果带著焦虑去问子女,容易令子女觉得要安抚家长的情绪,反而感到压力。久而久之,子女可能倾向逃避,又或者著意安慰父母,却不说出心底话。要是间中家长有所担心,当然可以向子女说出作为父母的担心。
家长亦适宜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再和子女沟通。若然,家长发现对子女有很多担心,可以找朋友、家人,甚至相关专业人士,先作分担和一同处理。这样可以减轻焦虑,令和子女沟通过程容易一点。
【本文获“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授权转载,原文:和青少年期的子女相处】
【如对亲职管教有任何问题,可发讯WhatsApp咨询热线 6811-2959,由“香港青年协会”注册社工提供专业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