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X 中国文化】小学生化身三国名将 自制“火烧连环船”
自政府提出推动STEM(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教育,各学校的相关活动都进行得如火如荼,大部分都是教导科学原理的跨学科实验和比赛。而在推行STEM教育有丰富经验的圣文德天主教小学,就搞搞新意思,将常识科的STEM与中文科融合,来一场“STEM X 中国文化”的《三国演义》话剧表演。摄影:邓倩萤
表演的形式相当特别,学校在礼堂用壁报板分隔出一个“游走剧场”,观众要顺著剧情发展移动至剧场中不同的位置,增加互动。而观众除了是“观众”外,还有另一个身份-东吴的谋士和将军,需要在某些情节当中“出谋献策”。
在开始演出前,剧中主要的演员逐一出来介绍自己的角色特点,让谋士们先了解敌我双方的实力。
“周瑜机智聪明,佢谂到啲计谋,在剧中你哋就会睇到。唔好嘅系佢非常之阴险,曾经喺草船借箭时想杀咗诸葛亮……”
“诸葛亮好聪明,喺草船借箭中,用计谋瞒得过曹操,令佢喺三更半夜射咗10万支箭……”
“我黄盖百战百胜,够胆顶撞周瑜,就知系计谋,请大家拭目以待……”
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强项。了解过人物背景后,众谋士和将军就正式参与由周瑜召开的军事会议。
要斩吗?黄盖施展苦肉计
一开始,周瑜命令一众将领齐集,命令他们要准备三个的粮食,以攻打曹操。此时,黄盖就站出来指即使三十个月也不一定能打败曹军。黄盖此举触怒了周瑜,就在他决定要将黄盖“斩立决”时,主持人就出来请谋士观众讨论如何劝服周瑜。谋士们反应热烈,纷纷提出建议:“黄盖经历三朝,好有经验,斩咗佢会减弱我方实力!”
“而家我军实力较弱,杀咗佢会影响军心!”
最终,周瑜不杀黄盖,但痛打他一百棍。这个,就是为日后令曹操真心相信黄盖投降于他而铺排的“苦肉计”。
之后,身为黄盖好友的阚泽毫自告奋勇,到曹营传递黄盖的投降信,谋士们亦要跟随他进入敌方阵营。阚泽乔装成渔夫潜入曹营,被曹操识破后仍面不改容,一番妙言就让曹操相信了诈降书。不过曹操为人疑心重,主持人再次请谋士们出口襄助,说服曹放下戒心。
自制战船 上演“火烧连环船”
故事来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STEM的元素在哪?剧情说到曹操派说客蒋干到江东打听打听,无意间遇到有“凤雏”之称的庞统。俗语有云:“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遇到如此奇才,蒋干立刻请他到曹营助曹操一臂之力。岂知,这一臂之力,就骗了曹操用铁环连起战船,促成日后的“火烧连环船”。
在这幕“连环计”和“借东风”,演员们拿起一艘艘自制的战船外,配上他们的红袖子,上演最后火烧连环船,东吴大挫曹军的一幕。STEM的元素亦就此出现。除了演出要用的战船外,各六年班学生都要运用科学原理制作自己的船只,然后进行比赛。
从制船学习科学原理
饰演周瑜的张文昊指,故事中诸葛亮借东风成功火烧连环船,当中的风力原理其实就可用于STEM之中,“STEM嘅船又系用风力推动,而我转一转风帆嘅方向佢真系会转方向行驶。”
制作战船非常有心得的张锦涛和黄颖妍就指,战船的物料使用会配合《三国演义》的主题,当中学到的科学原理包括有反作用力、作用力和闭合电路。而要令船航行得快而直的技巧,就是要确保船的两边重量要平均,船头呈三角形。
全民参与 达致传承
整套剧的台前幕后人员都由六年班同学担任,中文科科主任陈岳丰指,希望做到全民参与;而五年班学生做观众,是一种传承,“五年班同学既系观众,又系剧中嘅谋士,要参与套剧之中,下年就由佢哋做。”虽然一至四年班的同学未能观赏,但学校在演出前安排了铺天盖地的宣传,让演员在校园电视台录制了自拍影片,介绍自己的角色;在不同的活动中亦有小环节让他们演出一小段该角色最精彩的故事内容。而在演出后,全校同学亦会投票选出最喜爱的角色。陈主任以“撒种”作为比喻,“即使低年班嘅同学未有能力阅读三国演义,都会对呢个中国名著有印象,升上高年班、有机会参与戏剧演出时更得心应手。”
STEM+中文科=STREAM
其实学校去年已经开始这个活动,以“草船借箭”作表演剧目,今年就跟香港话剧团,以及商务印书馆教育学院合作,演出“火烧连环船”。校长张伟菁指,最初的目的是要为学生打好中文科的底子,“知道文言文系学生升中后,要面对嘅其中一个好大嘅困难,我们就想喺小学阶段为佢哋打打基础,令佢哋觉得文言文唔系咁难。”而学校在STEM活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就想试试将STEM和中文科融合。而STEM加入中国文学的元素后,除了成为STEAM(A=Arts),校长更指可以成为STREAM(R=Reading),“揾到吸引嘅故事后,学生就会有兴趣睇。开头先睇白话文,之后老师就会教文言文嘅章节,以及章回小说嘅特色。”
另外,张校长指这个活动其实是融入于学校的校本课程当中,“中文科课程以文体做出发点,活动融入于文言文以及戏剧嘅单元之中,老师照教。而做船学到嘅闭合电路、作用力、反作用力,都系常识科中其中一个单元,唔驶额外拨时间出嚟教。”回看去年的经验,陈主任指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故事的确有更深入的认识,对学习文学有更浓厚的兴趣,多借了书籍,希望透过活动引领学生继续看其他中国名著。
除了圣文德天主教小学,学校今年亦邀请了另外3间小学一起参与活动。他们会先个别在自己的学校表演,然后将会于5月左右举行联校演出,但表演模式会稍作修改,不会以“游走剧场”的模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