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重视学生学习趣味与过程 老师齐齐学STEM进修
教育局近年大力推动STEM教育,不少学校在新学年将会大规模推行相关课程。小朋友可以透过融合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的活动和游戏,学习逻辑思维及解难能力,比传统教学愉快。而背后为这班未来栋梁付出的是一班热心教学的老师,他们为了让小朋友学习更多STEM知识,自己也亲身参加工作坊,学习教学技巧,装备自己。摄影:陈乐希
一来到工作坊,已经看到几位老师在努力组装一个智能积木机械人mBot,本来手执教鞭的他们,顿时化身为学生,学习组装机械人。完成组装工作后,导师阿Sam就开始由浅入深教授编程技巧,让老师们循序渐进学习编程,逐步认识程式与硬件之间的互动。
亲身编写程式 尝试不同功能
首先,阿Sam指导老师们编写“走方车”的程式,即是让mBot机械走出一个四形的轨道。为了让老师的概念更清晰和明白每个编码的意义,他会在白板上画出路线和步骤。老师们计算了前进距离及转弯角度后,便编写好走方车的程式。除了转弯和向前行,mBot也有循线感应器、超音波感应器和光线感应器。下一步,老师们便写入下一组程式,让mBot可以沿黑线行驶或沿白线行驶,程式也能控制超音波感应器,令mBot避过障碍前进到达目的地。而光线感应器就可以因应光度变化改变mBot的行为,例如mBot经过阴暗的地方时启动闪灯,回到照明充足的地方时便关掉闪灯。
由于前进距离及转弯角度会因为行驶的地方而不同,例如在地毯上可能阻力较大,走得较慢;在桌上较平滑,走得较快,所以老师们编写好程式后,便开始测验自己的mBot,再调教程式。之后,他们便把mBot放在循线地图上,试试mBot能否沿黑线行驶和转弯。若果mBot的反应不够敏捷,他们又坐回电脑前微调程式上的数字,务求让mBot走得更顺畅,成功完成循线任务。
资深老师更需进修 学习趣味和过程最重要
老师玩mBot跟学生一样也会在脸上挂着笑容,学生笑是因为遇到新奇有趣的玩具,感到兴奋好玩;而老师笑是因为自己能学习到新的技能,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能尽老师教育学生的责任。不少学校在下学年大规模推行STEM教育,梁公辅主任的学校也是其中一间,所以他希望在教学生之前,趁暑假来学习进修。“ 每次转一个新的学习模式时,我们很自然要去专业进修发展。新人可能基础比我们好,资深老师不学的话,根本上推动不了。”梁主任说。
不过他同时对推动STEM教育有所反思:“大人觉得某种事情在社会上需求很大,但小朋友未必同意,所以在推行时趣味是很重要,在小学阶段应尝试激发小朋友对STEM的兴趣,让他们自己之后可以继续投入下去。”由于STEM较难评估学生的程度,所以梁主任认为学习STEM时应较重视过程,而非成绩和结果,当中所学到的态度和思考模式在其他方面也能用得上。
期望学生动手做不怕错 启发创意思维
而对STEM有深厚认识的陈卓原老师,今天陪同新晋老师余卓瑶来上课,他在STEM教育上对学生有两个要求:“第一,他们一定要自己动手做;第二,动手做之后就try and error,不怕犯错,犯错后改正,这就是编程中‘Debug’的逻辑。”而刚刚教师文凭毕业,9月将入职的许梓琪(Kiki),就想来装备好自己:“我知道新学年要帮忙教新的STEM课程,自己对STEM的认识不多,上课可以训练自己的逻辑思考,希望借此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望政府增培训增资源 释放学习空间
虽然老师们都有抱负,但现时政府的资源和支援也不足。有过STEM教学经验的罗宏裕老师指,小学老师通常都是文科出身,最多只教常识,希望政府提供更多在职进修的课程,起步6星期以上,让老师有时间装备好自己。陈卓原老师就指,很多常识科老师都是兼教,老师要身兼多职,即使老师有心进修,政府也要释放空间。“老师不是机械人,不可以24小时都工作或学习,希望政府多加人手分担现有的工作量,释放老师的学习空间。”陈老师说。
将STEM普及再加以培育
圆心科技明白若果只靠一两位老师,难以将STEM普及,所以免费开办mBot教师培训班,让更多老师可以分担工作量。他们将来会以智能家居为切入点,将STEM融入生活。导师阿Sam指,“学习一种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从我们的生活中着手”。另外,项目经理Eric希望STEM教育可以像体育课般普及发展,“即使不是运动健将,每个学生都可以接触,从中找出尖子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