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敏感日记(下):食物敏感 随时埋身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上回谈过敏感成因,这回谈谈最让人防不胜防同时状况可以很严重的食物敏感。我们分别访问了三位妈妈,透过问答题测试她们对食物敏感的认识程度,结果发现大部分妈妈对食物敏感都一知半解,也不知如何应对。撰文:王玥晨 摄影:黄宝莹、龚嘉盛、罗国辉

轻视食物敏感 后果可大可小

最为人熟悉的食物敏感致敏原,应该是蛋白和甲壳类,甚少人知日常生活里其实暗藏大量可诱发敏感的食物,鸡蛋、牛奶、果仁、芝麻、海鲜、牛肉、橙、香蕉、菠萝和椰菜 ,每一种都可以是致敏原。这意味妈妈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孩子吃下致敏原;甚至不知孩子本身有食物敏感问题,一不留神便会“祸从口入”。

父母有相同敏感病历,其子女有敏感的机率可高达七成。

跟据香港过敏科医学会和马来西亚过敏和免疫学协会的研究报告显示,父母有相同敏感病历,其子女有敏感的机率可高达七成;即使父母均无敏感病历,子女仍有高达一成半机率患有敏感。育有两女的Carmen平时常上讨论区查看有关幼儿敏感的文章,即使看再多她也表示对于食物敏感的印象很模糊。“食物敏感有甚么病征?我猜会出现红斑和痕痒吧?至于怎样知道甚么是致敏原,应该只能逐样去试吧?”Carmen说。育有一子的Carmen和Vicky则分别猜测会出现呕吐和出斑的情况。

轻微的食物敏感症状只会出现痕痒和红斑,严重的却可导致呼吸困难和血压下降。

若你也跟她们抱有同样的想法,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轻微的食物敏感症状就如Carmen所说,只会出现痕痒和红斑,严重的却可导致呼吸困难和血压下降。若孩子有严重的食物敏感,“逐样去试”这个想法便会变得很危险。不能逐样试,又怎能知道那种是致敏原?医生可因应小孩可能患上的敏感而做相应的测试,而食物敏感一般会用激发性测试,在有经验的医生观察下,进食少量食物,然后逐渐增加分量,直到发生过敏反应或达到一定分量。

Annie的儿子在数个月大时曾试过对牛奶敏感,每次饮奶后会出现轻泻,她发现后立即转防敏配方奶粉,儿子的腹泻问题才得到改善。

为子女行前一步 妈妈做得更好

治疗食物敏感的最好方法,是避开导致过敏的食物,但如果致敏原是奶怎么办?市面上有一些防敏配方奶粉,能将较大的牛奶蛋白质分子分解成约十分之一的大小,降低牛奶蛋白的致敏可性能。妈妈们总是讯息灵通,当Carmen的友人发现儿子对牛奶敏感,其他妈妈便立即推介防敏配方的奶粉给她,小孩刚转饮其过敏症状便得以舒缓。这方面,原来Annie的儿子在数个月大时曾试过对牛奶敏感,每次饮奶后会出现轻泻,她发现后立即转防敏配方奶粉,儿子的腹泻问题才得到改善。Carmen自己也表示,作为妈妈当然愿意为孩子多行一步,任何防敏、有机或对孩子健康好的产品她都愿意尝试,最重要是经科学实证。切忌自行处理,当发现孩子有机会有食物敏感,应尽早找专方医生透过专业测试方式,找出致敏原,才可以真正让孩子远离敏感问题。

阅毕有关婴幼儿防敏专题报导后,参与问卷调查,即有机会获得荷花亲子中心HK$100礼券:https://goo.gl/qdKs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