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女儿第一次用智能电话send message│Sci Papa
子女的第一次都会令父母很感动,例如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会走路,但有些第一次反而会令父母很烦恼,例如第一次“驳嘴”,第一次“扭买玩具”。这个星期,四岁的她终于有第一次用智能电话“send message”。【编按:作者为Sci Papa】
她问我:“爹哋,你平时成日说话‘send个message俾嫲嫲’,今次可唔可以畀我send呀?”第一次用电话“send message”,女儿一教就会。好的一面就是发现她颇有科技触角,但另一方面就是“她离被智能电话荼毒嘅日子,不远矣”。智能电话,是父母想替子女拍照,或寻找不同游玩路线时最好的朋友,也是子女“扭玩电话”时最大的敌人。
何时可拥有自己的智能电话?
“什么时候该让子女拥有自己的第一部智能电话”,确实是父母最烦恼的其中一项事情。虽然笔者的女儿现在才先四岁多,这个问题还没需要面对,但即便是幼稚园,都有要上网学习课外知识的时候。电子媒体对生活的入侵,在这个世代,看来也难以避免。
在美国一项调查就发现,小朋友拥有第一部智能电话的年龄,平均只有10岁。以前笔者10岁时,连个“水壶大哥大”都买不起。现在科技发达,小学中学的功课或是学校跟同学之间的沟通,都离不开高科技产品。有时候听到有父母说完全不让小朋友接触智能电话,觉得他们决心真的很大,但始终有一天,他都会开始使用智能电话。究竟几岁才应该让小孩拥有第一部智能电话这个问题,连美国儿科学会,都只能指出6岁前未必适合,6岁后什么时候才是最适合,都还没有一个定论。那作为父母的我们,又可以如何厘定这条界线?
长时间使用智能电话影响儿童发展
而在近代的研究中发现,长时间使用智能电话是会令青少年发展出情绪病。其中一个美国的研究发现,每天使用智能电话三个小时或以上的青少年,比只用两个小时或以下的青少年,多出差不多三成半的机会,曾经表现出抑郁或自杀倾向。原来,在智能电话逐步发展的同时,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比率在美国上升了60%。虽然专家指出,还没有定论证明长时间使用智能电话跟抑郁自杀倾向有因果关系。
其实小孩的脑部大多都还没完全发展,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社交媒体的人,会有较细小的灰质在脑前扣带皮质区域。脑前扣带皮质是一个情绪管理跟做决定的一个重要脑部区域。而大脑的另一个情绪管理区域─前额叶皮质,要到20多岁才能完全发展。所以如果这些区域在年幼时受到影响,小朋友的情绪会较容易出现问题,亦较易发展出抑郁及自杀的倾向。 但是,在现今社会,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叫小朋友完全不用智能电话呢?其实智能电话,在成人的世界里已经变成一种必需品,所以专家说,当小孩开始使用智能电话后,“限制使用”就变得十分重要。使用规则,例如不能在睡房中使用、完成功课后才能使用、一家人食饭时不可以使用等等,一定要及早说明,并且成人自己都要严格执行,这样的话,家里才能发展出良好的智能电话使用习惯。
参考资料:http://amp.timeinc.net/time/4974863/kids-smartphones-depression/?source=dam
Sci Papa (专页:Scientific Papa)
喜欢科学,但更喜欢老婆跟女儿。觉得科研跟“凑女”都是要有极度的耐性,不怕失败,还要懂得自我反思后用不同方法再尝试!将育儿及科学融合,期望伴著女儿走一条快乐的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