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好烦】长气有原因?社工:子女宜代入角色了解 减双方争拗
“快点做功课!”“桌面太乱了,快收拾一下!”每次听到妈妈对自己唠叨,子女或许都会觉得妈妈有点儿长气,听得多甚至会争吵,破坏家庭气氛。但子女有没有想过,妈妈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把同一件事说完又说?作为妈妈,又有没有方法减少唠叨?大埔浸信会社会服务处总经理郑继池多年来负责家庭教育和服务,亦拥有自己家庭,也曾被太太对生活上的习惯唠叨不停,他认为妇女的责任感天生比男仕强,才会出现长气情况,妈妈应学懂放手、爸爸能分担妻子的担子,唠叨便会减少。
说到长气,大家的印象都是“讲完又讲”,但说过不停的背后,郑继池认为是妈妈对家庭、孩子的责任心较重:“大部分的父亲都较不拘小节,即使家居有点乱也没所谓,相反妈妈则较心思细密,会尽力维持家庭秩序,才会不断作出提醒。”他回忆刚与太太组织家庭时,因生活习惯不同,也花了一段时间磨合——太太为人爱干净,洗澡时习惯用两条毛巾来抹头和抹脚,故此对郑继池一条毛巾擦全身的习惯看不过眼:“她会用婉转轻柔的语言来提议我改变,又会主动提供两条毛巾给我使用,开始时当然有一点点不耐烦,但渐渐就习惯了。”
他又表示其实自己都会长气,例如当一家人赶着出门,但囝囝仍慢吞吞的,便会想提示他们快一点但通常太太会比他先开口。
要学懂放手另一个原因是妈妈希望竖立一个生活的模范,让子女领略及学习。同时对子女信心不足,怕孩子犯错才会忍不住一直出言提醒。郑经理指出妈妈需要明白各人做事风格不同,不应强行把自己的想法套在子女身上,如不断地提示、纠正,只会引来反感:“孩子会想,为甚么一定要做妈妈认为重要的事?我也有自认为重要的事情,妈妈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亦要站在孩子角度思考。”
妈妈如何可以减少长气?
给予孩子空间处理事情。让孩子经历挫败。多点暗示,减少直接提醒。多点耐性,需明白各人做事风格不同。
尝试角色扮演 体验妈妈长气动机除了妈妈要转角度思考,郑继池亦建议孩子切身处地反省,便会明白为甚么妈妈会事事着紧:“例如老师任命你担任班长、行长,又或篮球队队长,为了依时收齐功课、回条,又或追求突破,便会经常提醒同学,当催促多了,同学也会说你长气吧。”他指出子女要明白妈妈唠叨的动机都是善意,只是紧张和担忧而成的行为。
最后,爸爸亦不能置身事外,郑继池建议丈夫要懂得欣赏太太对家庭的付出,也可尝试善意地提醒太太多点忍耐,以及分担照顾家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