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技巧】过度控制引来惯性反抗 叶伟麟:父母不宜太多规管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置疑的,都希望给小孩提供最好、最顺遂的成长路,但过分的担心和保护,可能会不自觉地变成钳制,变成了控制欲。儿童行为情绪治疗师叶伟麟(James)表示,每个小孩都是有血有肉、有自我思想的人,过度的控制或会引来反后果,令小孩养成惯性反抗行为。
俗语说“食盐多过你食米”,父母恐防子女犯错,常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教育小孩,希望减少他们失败的机会。“大人常误以为‘细路仔识啲咩’,其实小孩只是细粒版的人,都是独立、有个性的人,有自己的世界。”James回忆有家长表示,小孩外出时从不上厕所,即使忍耐得不便走路亦不愿上洗手间,便以为他害怕厕所。后来了解过后,发觉该名家长的控制欲过强,不但日常生活上事事安排好,吃什么穿什么,甚至连去厕所或互相分享都要参一脚,更经常禁止他做这做哪,“喂你唔好!”、“唔准!”、“你唔可以咁污糟!”,太多的安排和控制令小孩失去做主的机会,生活上缺了可以自我控制的部分,过分的压抑下,小孩便以强逼自己不上厕所的行为,换回一点的主权。
有些小孩会惯性地拒绝爸妈的提议,小如吃不吃橙,James说这是一种对抗表现:“小孩可能是患上对立性反抗症,也有些是天生爱反抗,也有些是后天环境养成。”
你想食糖?洗手未呀?你对手干唔干净呀?纸巾呢?抹抹手先啦,而家唔系食糖时间㖞,我地食一粒咋,你拣咩色呀?唔好食黑色𠮶粒呀,𠮶粒太多色素啦,你会唔会分享俾Uncle james呀?姑娘姐姐呢?拎一粒俾人啦!你要讲咩嫁?
看到以上连珠爆发的说话,是否有点心烦气燥?回想一下,爸妈们曾否对小孩说过类似的话?James指很多家长都停留在初为父母的第一天,希望把所有爱都给予小孩,又假定了小孩从前不懂,今天、明天亦不会长大,不愿放手。他回想曾接触的个案,该名小孩的爸妈工作非常忙碌,婚姻亦有状况,后来小孩与同学打架,便寻求James的帮助。James拿出一盘沙和水,小孩便混和一起,又把飞机大炮玩具在湿沙玩起战争游戏,做成一个非常混乱的场面。“这反映了小孩内心非常多纠结,后来他端起一团湿沙,用表情示意会泼向我,我没有做任何反应,最后他真的把湿沙泼到我脚上,我没有避开,整条腿都脏了。小孩呆了,问为甚么不避开?我说因为我相信你,我们不做伤害对方的事。”
小孩听到James这样说,便默默地开始收拾,又取来吸尘机清洁地面,后来亦没有伤害他人的行为。James指小孩理性上是知道这是不对的行为,他们选择犯事,是想挑战成人们的钳制,以犯错来换回一点自我,“有时候爸妈不用太多规管,只要愿意信任和放手,小孩便会重拾乖巧表现,亦会成长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