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子女受精神困扰?教你三步曲 增加亲子间的沟通动机
“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据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的统计,本港每六位青少年,便有一位正受精神困扰。笔者曾遇过家长苦恼地表示,尽管她知道沟通的重要性,却也认为自己并不懂得如何与就读中学的子女有效沟通。
本文作者: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主任干事、注册社工 巫佩雯
家长面对子女步入青少年阶段可能面对不同挑战,一旦处理不好可能影响彼此关系。以下“合适”三步曲,有助增加亲子间的沟通动机。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地方
在日常生活,相信大家进行各种活动时,都会首先考虑合适的地点。父母想与子女增进感情,了解他们日常生活或喜好,那就更加需要学习物色合适场地,例如一起到他们喜欢游玩的地方,如文青打卡点、动漫潮流文化,从而认识年轻人的文化;想倾心吐意时,要找个宁静安舒的地方,如气氛舒适的咖啡店、具讨论空间的客厅,以营造相应气氛,让子女感受到家长的心思以及对自己的关顾。
第二步:合适的说语内容
选择了对的环境,也要配对合宜的讨论内容及气氛,小心不经意的说话伤人。当家长尝试进入子女的世界,了解当中有其价值的地方,即使心感疑惑亦紧记避免提出负面、质疑甚或具挑衅性的说话,因为这样有可能影响或破坏信任关系,更难延续日后主动分享生活琐事或求助的动力。
第三步:合适的语调
合适的环境、合宜的说话内容,也要配合适当的语调。父母与子女谈论有关日常生活挑战甚或精神困扰时,应采用尊重及非批判语调分享。假如子女踏出一步向父母说出心声,可能经已鼓起很大勇气,家长更应把握机会肯定其感受,避免否定其情绪。情绪没有对与错,父母要与子女一起寻找困扰的源头,从而协助他们寻找出路。
在子女的不同成长阶段父母难免抱有不同期望,但过份期望可能对子女形成不必要的压力。还记得自己对刚出世的子女有甚么祈愿吗?笔者听得最多的是:“希望BB身体健康,快乐成长”。盼望各位父母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