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湾福建中学500万改革教学语言 27年起高中理科逐步全英授课
福建中学(小西湾)现正推行教学语言改革,将会分阶段、分科改以英语授课,落实“化时为科”政策,初步计划投放逾500万港元,培养学生英语能力。该校梁健文校长期望,透过提升学生于中学文凭试的英文科成绩,以达到学校学生的大学入学率由现时三成提高至五成。
加强英语教学 目标提升大学入学率至五成
梁健文校长表示,现时学校于中学文凭试(DSE)中文科有七成学生获得至少第3级成绩,另有12科的合格率超越全港水平,三成学生升读大学。建基于以上成绩,校方期望透过加强英语教学,将大学入学率提升至五成。他又指,本地专上学院和大学均以英语授课,不少同学入读大学初期出现适应困难,因此有需要于中学时期是为同学打好英语基础。
循序渐进转制 4学年内高中理科全面以英语教学
负责课程发展的刘瑞纲副校长表示,教学语言改革计划将采取循序渐进方式进行,今个学年已有部份初中数学和科学科率先改以英语授课。
计划会于2025/26学年起正式启动,中一及中二科学科、中三化学科及物理科将使用英语授课,同比扩展至其他级别,而中四两班化学科的其中一班会转用英语授课, 另一班保留中文授课。中一至中四各级将分别开设一班以英语授课的数学精英班,同样同比扩展至其他级别。
2026/27学年起,初中所有理科科目转用英语授课,即将余下的中三生物科转用英语授课,并同比扩展至其他级别,而两班化学科都会开始转用英语为教学语言。2027/28学年,中四所有理科科目,即物理、化学、及生物科,均因应初中转用英语授课措施逐年扩展而全数转用英语授课。
校方表示,为确保学生顺利适应,转换教学语言的过程将引入“上落车机制”及弹性编班安排,于2025/26学年升读中四的学生,可按个人语文水平选择以中文或英文修读选修科。若学生选择以英文修读,则会以英文应考相关科目的中学文凭试。
梁校长透露,整个转换教学语言计划将分为3个周期,每个周期为期约5年。第1个周期完成后,学校将会有首批使用英语应考理科和数学的文凭试学生;第2个周期后期,校方会把计划拓展至高中其他科目,例如地理、经济等,届时以英语授课的高中科目将会比以中文修读的多。
自行研发中英双语教材 营造英语教学环境
刘瑞纲副校长表示,为让学生更快融入英语教学环境,校方会增设英文校园电视节目、鼓励同学参加英语朗诵比赛等,亦积极举办不同交流团,安排学生到英国、新加坡、冲绳等地与世界各地学生交流,增加学生练习英语会话的机会。
除了塑造英语环境外,校方自行研发中英双语教材,希望加深学生对英文词汇的认识,未来校内数学和科学测考的英文题目将占20%。而师资方面,学校目前已安排不同科目的老师于香港大学进修,并增聘一名助理校长专注英语教学,希望不论学生还是师生都可以充份准备以应对转变。
学校提供双语教材、工作纸 有助学生掌控英文试题
作为该校首批使用英语上化学课的中三学生王静仪直言,起初得知学校作出教学语言改革感到担心,学习化学专有名词时更感到十分吃力。她庆幸学校提供双语教材和书本等资源,老师亦从旁协助,如今亦成功逐渐适应。另一位中三学生凌青华表示,考试题目转为英文后较难理解,但学校提供大量工作纸和试题,让他可不断操练,成功掌握窍门并定下目标,来年中四以英文继续修读化学科。中三学生许松裕就直言十分赞成学校将教学语言转为英语,认为校方措施令他更频繁使用英文,让他不论聆听和写作的能力均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