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鸣远中学推“合作学习”提升互动 学生自发求进步减少差异
为照顾每一位学生不同需要,去年起让他们有机会发光发亮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将军澳的天主教鸣远中学由本年开始推行“合作学习”,期望透过以强带弱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增加学生之间合作互动。措施实施以来校内学习氛围明显提升,令学生愿意尝试,成绩进步。校长周黎明认为,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专长,协助他们建立自信。
师生关系佳校长如爸爸 学习以学生为本照顾差异
天主教鸣远中学向来著重师生关系,学生都喜欢称呼周黎明校长做“Daddy”。校内虽有逾四成学生是新移民,但学校全方位照顾每位学生,令他们可在短时间内克服语言困难,融入校园。“有样嘢我真系好自豪,我哋学生之间嘅关系真系好融洽,唔会话因为出生地方唔同就互相排挤”,周校长说。
为进一步照𫖶学生学习需要,学校全校各科都实行“合作学习”,上课时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同组学生一起学习、互相扶持,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亦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别于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教师除能关注整体学习进度,还可顾及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
以强带弱互补不足 各司其职良性竞争
周校长称,以提高教学效能为发展计划,重视照顾每名学生的独特性,亦有属于自己的角色,所以老师分组时会按需要作出安排,而且小组设有不同岗位,令同学上课时特别专注及留心。
一般而言,分组是“以强带弱”为原则,但老师亦会视情况作调整。例如某些学生领导能力较佳,即使成绩稍逊也有机会担任队长;相反若同学成绩不俗但稍欠自信,则可与组员互补不足。学校同时希望透过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提升学习动力。
为推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材也有特别安排。学校课堂会设有小组同学互相讨论的环节,教材亦会增设挑战题部分,让学生上课有目标,自发追求进步。
周校长表示,决定全校全科同一时间推行“合作学习”,是按公平学习原则决定,亦希望师生尽快掌握这种模式。经过近一年的观察,发现透过“合作学习”的上课模式,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支援组员,不但能巩固已有知识,亦能训练学生表达、沟通的能力,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从同学身上学习,以致所有学生都可发展共通能力。
同组学生协力齐进步 两个月英文作文夺奖
数学科主任林咏贤表示,数理强的学生很多时活在自己世界,未必善于与人沟通,但透过“合作学习”不但能训练他们的社交技巧,让他们在数学课带领其他组员做好每个计算步骤,加上组与组之间的良性竞争,让学生得到成功感外,也鼓励同学挑战更难的题目。
中文科主任司徒雅仪亦认为,“合作学习”可激发学生讨论,反而得出更多老师意想不到的想法。特别是班上的学习任务,透过集体思考,成效更为显著,比起以往学生只会各自为政,现在学生都乐意发挥长处。
中五学生张竣玮自言性格胆小,以往上课时不太主动,而“合作学习”让他有机会请教同组同学,认为这种互相帮忙的学习氛围,让他成绩不知不觉间进步。
中二学生江振宇的进步更为明显。他是内地新移民学生,原本英文成绩稍逊,但经过两个月的“合作学习”后成绩跃进,改善了很多文法上的错误,11月更获得一个英文作文比赛奖项。江同学笑言现时对学习充满热诚,与刚来港时缺乏信心截然不同,更立志下学年要考入精英班,精益求精。
另一名来港只得一年的新移民学生陈嘉森现就读中四,他表示国内学校同学之间的交流甚少,现在跟同学感觉很亲密,而且“合作学习”一定要透过言语向组员解释自己的想法,令学习更加踏实,可灵活运用知识。
积极发挥学生学习潜能 细微如纸张都有关顾
除“合作学习”以外,天主教鸣远中学亦特别关顾有学习多样性的学生。这些学生除了一般课堂学习外,学校亦特别开设咖啡冲调、园艺设计这类实用证书课程,协助他们发掘学习动机,寻找生涯规划的方向。
副校长冯少斌强调,学校对有学习多样性学生支援十分全面,细微如纸张的颜色,或是工作纸上的答题空间都有花心思,例如象牙白色的纸张较纯白色的纸张更容易阅读,答题纸设计有明确的空格或横线,期望透过各种配套令学生投入参与和享受整个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