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笔记|以音乐为呼吸的中一生——何颍诗
文: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元朗信义中学尹浩然校长
最近与儿子观赏了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深受其中描绘的深刻亲子情感,以及主角勇于创造命运的精神所感动。在现实生活中,我很庆幸能遇见许多拥有相同特质的家庭与年轻人。其中,就有一位视音乐为呼吸的中一学生——何颍诗。若说哪吒是热血的化身,颍诗便是温暖的阳光,她用音乐回应生命的美好,温润著元朗信义的音乐人。
不用为校争光,学校让您发光
颍诗五岁通过钢琴五级,六岁师从名家梁文尊博士,九岁钢琴八级,十一岁获钢琴文凭。颍诗的音乐天赋令人惊羡。然而,她并未止步于钢琴,更广泛学习作曲、古典结他、长笛和爵士鼓等多种乐器。她在音乐比赛中屡获佳绩,小学阶段已累积200个奖项。升读元朗信义后,她继续赢得多项全港及国际音乐赛事大奖。尽管如此,学校并未宣传颍诗的成就,也未将奖杯陈列校园。奖杯虽多,却远不及她将分享比赛奖品送赠同学的真诚、不及她主动创立的钢琴演奏学会、不及她在英法团与同学共谱的伦敦Waterloo 车站协奏曲、更不及她在圣诞在元朗Yoho Mall与同学四手联弹时的从容自若⋯⋯⋯因为,教育的目标不是打造奖杯,而是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赛道,并勇往直前,亮己亮人。当日升中简介会我一句“不用为校争光,学校让您发光”,原来已深深触动了颍诗,激发她尽情绽放才华。
父母之爱,是展翅高飞的底气
放弃自己,是为了成全家人。颍诗天生患有眼疾,父母之心只更爱惜。为照顾女儿,颍诗爸爸毅然辞职,改为在家工作;一次偶然,他发现女儿在听到音乐后表现雀跃,坚持在家播放古典音乐,让女儿快乐。就是这份心思,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颍诗对音乐兴趣愈益浓厚。爸爸更发现原来上天早赐予了她一份“独特的礼物”——“绝对音准”的天赋和对音乐的非凡敏感度。不过,由于颍诗当时年纪太小,琴行不接受她学习钢琴。爸爸决定自学乐理和钢琴知识,亲自传授音乐知识分享音乐喜悦,甚至委身家庭,将自己变得最渺小,将颍诗放到最大,让颍诗在温暖中感到呼吸中也有音乐,乐于也敢于筑梦,以音乐为友,甚至矢志成为音乐家。这份大爱,就是颍诗展翅高飞的底气。
众里寻它千百度,元朗信义
颍诗以其天赋才华,自然是不少学校罗致的对象。但颍诗爸爸坦言,所谓最好的学校,就是最适合颍诗发展的学校。爸爸认为,元朗信义的学术成就与乐学氛围,自然是吸引的。但学校对实践校训“正心修身”的坚持,对他俩夫妇尤为重要。“你手上有一把刀,如果给一个好的学生、有品德的学生,与给一个有坏的学生,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我信任校长与学校。”而对颍诗而言,学校大堂旁边的三角钢琴以及同学玩音乐的自由与享受,让她选定了元朗信义,因为她感受到,这里就是她将来以梦翱翔的平台。
呼吸音乐,我自求我道
对颍诗而言,“音乐是一种声音。”人之为人,是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感情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音乐是呼吸的,因为当我表演音乐时,我会投入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令音乐像一个人一样,有生命的感觉。”她对音乐的热情打动了我,让我做背后的粉丝,给她最大的空间,让她尽情御物而不御于物,任意翱翔。犹记得当老师安排颍诗在开学礼演奏日本歌曲《Remember》时,颍诗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原曲较为郁抑,不符合开学礼应有的朝气。她希望可以自己编曲,用自己的感觉重新演绎,“因为音乐是有生命的,音乐是我的生命。”我就说“去做,大胆一点做吧”任由她自己发挥,也不安排老师特别监督。因为我相信,信任就是动力,也是我这个不懂音乐的校长可做的最简单之事。最后,颍诗弹出了有著灵魂,有著颍诗呼吸的《Remember》。也许,这就是真正的艺术。
教育,就是为下一代寻觅属于他们的赛道
相比于奖赏、相比于规则,爱的力量是最巨大的。教育,其实复杂,但也十分简单。或者,复杂在于,今日香港秒速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期望亦不断提升,前线老师要有效回应,需要支援同行、需要勉励赋权,更需要常持教育初心。但即使再多变的社会,再多添的期望,只要我们紧记,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子女,只要以父母之心为心,给他自信尊严,更给他真挚爱,必会让孩子好好珍惜本身光采,让他们闪亮,令一代更胜一代。
作者简介: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元朗信义中学 尹浩然校长
香港大学文学士、香港中文大学学位教师教育文凭,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坚信教育是一门“本于过去,尽在当下,开创未来”的崇高志业,以“优越有爱,关怀求义”为个人发展理念以“成为国际化的津贴中学,培养学生成为有国民底气的国际人才”为学校发展目标;与学校团队一起为年青一代作盐作光,让一代更胜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