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笔记|校长授徒

撰文: 校园投稿
出版:更新:

文:明爱庄月明中学彭耀钧校长
在校内收了九位徒弟,有男有女,有胖有瘦,有爱动有好静,有专一有旁骛……久违了的感觉,宛如昔日当班主任的样子。

“副班主任”郑玉玲助理校长带队参与表演。(校长提供)

古时武林择徒而授,期望衣钵传承得人,在学校教咏春,我却一视同仁,谁人都可以是传承人,或多或少而已;然而,他们都要对团体有承担,对自己的表现有要求。我的助理校长做了副班主任的角色,在制服、粮草等方面帮我管理妥当,我则全著眼于功夫的栽培之上。

近日一所英国武馆的师徒到访本校,欣赏徒弟们有制服、有队形,在一轮谈话、表演、对练的交流过后,徒弟们却欣赏外国的咏春同门功夫扎实,尊师重道,投入委身,才知武林世界大得如此。

与到访的英国同门交流。(校长提供)

自己拳龄浅,表演时阵式和整齐更见重要。我要他们轮流在不同的表演中带操“小念头”;到自己领头时,要熟记,要稳定,要抖擞,错了会被提醒,被取笑,又被包容;谁带操或多或少都会因为认真而紧张,但谁都珍视领头的机会,不用催请,从没推辞。

集体操之外,表演也会安排一些较易取悦观众的散手,直拳对冲和拍手消打是惯常动作;我告诉他们,拍手有声,容易让观众接收到力感。在首一两次演出前,我在,他们练,我不在,他们也练,结果在表演中劈啪作响后,腕胀臂瘀;事后才知道挨苦锻炼只来自一句:“师傅觉得不够响”。

有一回的演出,亮点安排在压轴的一女打三男的对拆之上,为求打出劲力,演出者都戴上护臂护胫;他们刻苦锻炼,手脚、形位、时机都掌握稳妥,岂料演出当日,一位参演者迟到,临时由一位没排练的预备顶上。正心急正印能否赶到时,要演出了,站到台上的他们,竟然手脚空空如也,原先已穿好的护具被卸去。七折八扣的完了演出,被我召到场外责问,演出者在哪里?护具在哪里?锻炼的心血在哪里?我唠唠叨叨,他们静立,记忆中,我大抵著紧的表示:“作为师傅,我要顾大家的安全……我要让大家在台上闪亮……”

又一回的演出,表演内容大致如前,这回,人马齐全,护具齐全;拳来脚往,劈呖啪喇,表演完毕,台上的他们如常的留意我在主礼席上的眼神,这回,更为殷切;我不知自己有何表情,只感到因著他们的长进而喜悦。这回他们也有餐膳可用,坐在我的邻席;事后,助理校长告诉我,他们交谈说:“师傅笑了,师傅吃东西了!”

徒弟拿着师傅的著作合照。(校长提供)

是班主任经营班级的喜悦,是,又不是;是校长见学校表演得体的喜悦,是,又不是。戚继光《练兵杂纪》引述古语“师道立而善人多”,又说“师道不立,则言不信,教之不遵,学之不习,习而不悦”;是传承功夫文化的喜悦?近了!

明爱庄月明中学彭耀钧校长(校长提供)

作者简介:
明爱庄月明中学彭耀钧校长

彭耀钧博士为明爱庄月明中学校长,任教中学之余亦有近三十年教授咏春的经验,为叶准师傅入室弟子;近年出任香港树仁大学多个武术文化计划的顾问,获颁“杰出中华文化传承教师奖”;著作有《叶问.咏春》、《叶问.咏春2》。